翻新时间:2023-08-07
九年级化学下册《过滤和结晶》练习题3
第七章溶液二
溶解度 过滤和结晶
例题解析
1.根据溶解度概念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 将31.6 g KNO3放入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则 =316 g。
2 在20℃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KNO3 24 g,则 =24 g。
3 在25℃时,在100 g水中加入KNO3 32 g达到饱和状态,则25℃时,KNO3溶解度为32度。
解析:在溶解度的概念中要抓住:一定温度,100 g溶剂一般是水,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单位:g。通过比较确定正误,找出错误原因。
答案:1 错。要使该题溶解度概念成立,必须在室温下。
2 错。溶解度概念强调溶剂质量为100 g,而不是溶液质量为100 g。
3 错。溶解度单位为g,而不是度。
2.20℃时,把100 g KNO3的饱和溶液蒸干得24 g KNO3,求KNO3在20℃时的溶解度。
解析:由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率是一定的,因此,求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就是要找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及相关量,求该温度下100 g水里最多饱和能溶解溶质的质量。也可以按公式进行计算。
解法一:设20℃时KNO3的溶解度为x,
=
解得:x= ×100%=316 g
由上述比例式可得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S= ×100 g
解法二:设20℃时KNO3的溶解度为x,
=
解得:x=316 g
答: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
3.为了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D
A 增加压强 B 升高温度 C 增加溶剂 D 降低温度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除了与内因即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外因有关,即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AD。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 D
A. 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溶质的质量
B. 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C. 相应温度下,100 g溶剂里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D. 相应温度下,100 g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解析:本题是对溶解度概念及溶解度曲线图的综合考查题。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的是该物质的溶解度,而溶解度的概念则必须有4个要点。选项A缺少温度和100 g溶剂;选项B缺少100 g溶剂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选项C缺少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只有选项D全面表达了溶解度的涵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外公家的猫
- 旧居思忆
- 一份真心的微笑
- 断了的弦
- 珍惜所拥有的平凡
- 消失的乐土
- 在那梦想放飞的地方
- 蒲公英的自白
- 流年匆匆,母爱相随
- 迷蒙的老树,魁梧的老树.
- 竹间音韵
- 我想让你更单纯
- 瞬间黄昏
- 水仙花死了
- 我们的生活应该是花
- 丢了u盘惹出祸
- 给绰纳河湿地
- 风有选择地破坏一只瓷瓶
- 七盏灯一起向前发光
- 恼人的大钞
- 父债子偿?
- 诗是语言的宗教(创作谈)
- 通知哭泣即将来临
- 死亡魔术师
- 披着羊皮搞投资
- 动感地带 2015年4期
- 高手在民间
- 火葬场的烟囱
- 彷徨的雪花
- 阿P失窃 2015年4期
- 杭州西湖和张家界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 教案教学设计
- 诚实故事会 教案教学设计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
- 语文园地二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达标练习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达标练习
- 海底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骆驼寻宝记》达标训练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 故乡的杨梅 教案教学设计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教案教学设计
-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古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