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9
九年物理下册《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具】
上面固定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辆,试管及橡皮塞,两个相同的烧杯,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J•铎尔实验仪),硝化棉,乙醚,高锰酸钾晶体,纱带,钢锯条,粗铁丝,冷、热水,小球,火柴等.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
②能是什么?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棗内能(板书:§21.3内能)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内能?
演示①:小球在桌面上滚动.
问:小球具有什么能?(动能)
演示②: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
问: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水蒸气是否具有能?
学生:做了功,具有能.
问: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该具有什么能?
学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该具有动能.
演示③:高举起小球.
问: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势能)
问:分子间有什么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④:将两根分别固定在两辆小车上的条形磁铁,分开一段适当的距离(异名磁极相对),然后松开手,则可看到,小车互相靠近,直至两磁铁吸引在一起.
教师分析:两辆小车上的外力辙去后,小车之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该实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与上述实验类似,假如分子间的斥力突然消失,则分子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势能就表现出来,即分子间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势能.
演示⑤:按住两小车上的磁铁,使两同名磁极相对、挨近(约2~3mm),然后松开手,可见小车相互推开.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与两相斥的磁铁类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即分子间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势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早恋,青春的舞曲
- 缅怀革命先烈,学做星海高尚人
- 生活中的友谊
- 向朝阳挥手
- 花堪折,月如斯
- 属于海洋的气质
- 伸伸手,伸出信赖
- 快乐——平平淡淡也是真
- 蝴蝶
- 随感
- 闪电
- 一个城市人的搬迁
- 老照片的故事
- 翱翔在13岁的天空
- 心中有把伞
- 人该有上上善
- 哪吒那孩子
- 三言两语(F)
- 成绩单后面的信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真迷信,假信仰
- 陈行之思想小品辑录
- 杂议“鼓掌”
- 与民以便 2015年2期
- 孔雀的“选择性”
- 治统的大肠
- 周仁不仁 2015年2期
- 不是谁都能做好一条狗
- 开发“人口”资源
- 泡药酒,话人生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口技》
- 鸟的天堂 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
- 海淀区2010-2011学年度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 2011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禁不住的泪》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解析:《白鹅》
- 沐浴改革,正视挑战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鹤群》
- 《咏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蟋蟀在时报广场》课文全解
- 万年牢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解析:《鲁迅自传》
- 将心比心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