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6
九年物理下册《温度、内能和热量综合练习》
温度、内能和热量 综合练习
【例题精选】
例1:在下面的三句话中,“热”字的含义各指的是什么?(填“温度”、“热量”或“内能”)
(1)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2)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3)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
分析:生活用语中的同一个“热”字,表示了物理学中不同的物理量。今天天气很热,说的是天气的冷热程度,这里的“热”字,表示的是温度。摩擦生热,说的是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热”表示的是内能;物体吸热升温,说的是热传递过程的吸热问题,“热”表示的是“热量”。
答案:(1)温度;(2)内能;(3)热量。
例2:下面的事例中,利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休内能增加的是:
A.夏天,太阳底下晒的石头会烫手
B.把烧红的铁块放进冷水中,水温升高
C.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D.在古代,人类用钻木取火
分析:选项A和B中的石头和水温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选项C,烧火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选项D,在古代,人类用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正确选项为D。
例3: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大的物体所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多少的量度
分析: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热传递实质上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转移到低温的物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得到或失去的内能的多少。当物体之间不存在热传递时,就没有内能的转移,也就不存在“热量”的问题,因此选项A和B说“物体含有热量多少”的提法是不对的。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不一定吸收热量,这是因为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种,向物体传递或对物体做功,因此选项C的说法也是不对的。
热量的实质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多少或传递能量多少的量度。
答案:正确选项为D。
例4: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块温度升高的度数是铅块温度升高的度数的 倍。
分析:根据 ,温度升高的度数
故 ∶
答案: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生活中的友谊
- 一个城市人的搬迁
- 闪电
- 蝴蝶
- 早恋,青春的舞曲
- 翱翔在13岁的天空
- 老照片的故事
- 向朝阳挥手
- 属于海洋的气质
- 心中有把伞
- 花堪折,月如斯
- 伸伸手,伸出信赖
- 缅怀革命先烈,学做星海高尚人
- 随感
- 快乐——平平淡淡也是真
- 杂议“鼓掌”
- 哪吒那孩子
- 成绩单后面的信
- 周仁不仁 2015年2期
- 与民以便 2015年2期
- 泡药酒,话人生
- 真迷信,假信仰
- 开发“人口”资源
- 治统的大肠
- 三言两语(F)
- 人该有上上善
- 陈行之思想小品辑录
- 孔雀的“选择性”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不是谁都能做好一条狗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口技》
- 2011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禁不住的泪》
- 《咏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解析:《白鹅》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解析:《鲁迅自传》
- 海淀区2010-2011学年度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 将心比心 教案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
-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沐浴改革,正视挑战 教案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蟋蟀在时报广场》课文全解
- 万年牢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