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醉翁亭记》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醉翁亭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醉翁亭记》

内容预览:

醉翁亭记

欧阳修【北宋】

一、文学常识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1)峰,林壑(2)尤(3)美,望之蔚然(4)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5)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7)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8)之者谁?太守自谓(9)也。太守与客来饮于(10)此,饮少辄(11)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12)不在酒,在乎(13)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14)之心而寓(15)之酒也。

若夫(1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17),晦明(18)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19)发而幽香,佳木(20)秀(21)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22)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24)提携(25),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26)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27)为酒,泉香而酒洌(28),山肴(29)野蔌(30),杂然而前陈(31)者,太守宴也。宴酣(32)之乐,非丝(33)非竹(34),射者中,弈者胜,觥(35)筹(36)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37)白发,颓然(38)乎(39)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40)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41)也。树林阴翳(42),鸣声上下(43),游人去(44)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45)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46)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47)文者,太守也。太守谓(48)谁?庐陵欧阳修也。

三、注释

(1) 诸:各个。(2) 林壑:树林和山谷。(3) 尤:特别。

(4) 蔚然:茂盛的样子。(5) 于:从。(6)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7) 临:高踞。(8) 名:命名。(9) 自谓: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10) 于:到。(11) 辄:就。(12) 意:情趣。

(13) 乎:相当于“于”。(14) 得:领会。(15) 寓:寄托。

(16) 若夫:像那。(17) 暝:昏暗。(18) 晦明:有时昏暗,有时明亮。

(19) 野芳:野花。(20) 佳木:美丽的树木。(21) 秀:茂盛。

(22)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23)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24) 伛偻: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

(25) 提携:牵扶,这里借指小孩。(26) 临:到。(27) 泉:用泉水。

(28) 洌:水(酒)清。(29) 肴:荤菜。(30) 蔌:蔬菜。

(31) 陈:陈列,摆设。(32) 酣:畅饮。(33) 丝:弦乐器。

(34) 竹:管乐器。(35) 觥:酒杯。(36) 筹:酒筹。

(37) 苍颜:苍老的容颜。(38)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39) 乎:在。(40) 已而:不久。(41) 从:跟从。

(42) 翳:遮蔽。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43) 上、下:树的上、下部。

(44) 去:离开。(45) 而:却,但。(46) 乐:以……为快乐。

(47) 以:用。(48) 谓:是,为。

四、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散发出幽微的香气,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阴,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出游。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是太守的酒宴。酒宴上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靶子,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一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树林茂密阴蔽,鸟到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五、字词、句式

1.字音、字形

滁(chú) 林壑(hè)尤美 蔚(wèi)然 琅(láng)琊(yá) 潺(chán)潺 辄(zhé) 霏(fēi) 暝(míng) 朝暮 伛(yǔ)偻(lǚ) 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 宴酣(hān) 觥(gōng)筹(chóu)交错 颓(tuí)然 阴翳(yì)

2.一词多义

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谓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是)

也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 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高居,坐落在高处) 临溪而渔(来到)

而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 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 朝而往(表修饰,不译) 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秀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

3.词类活用

①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②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③ 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④ 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 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形容词,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5.判断句:……者,……也。译为“……是……”

6.本文出现的成语:觥筹交错、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前呼后应、往来不绝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风霜高洁】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

六、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主线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全文的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4.表明“醉”与“乐”之间关系的画龙点睛之笔:醉能同其乐。

5.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点题的句子、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

7.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醉翁雅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9.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或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山间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山间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

13.“滁人游”的场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太守宴”的场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众宾欢”的场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太守醉”的场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醉翁的自画像: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8.醉罢晚归: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七、简答题

1.列出每段段意。

① 写醉翁亭四周环境;

② 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以及游山之乐无穷;

③ 写百姓游玩、众宾宴饮、太守醉倒的场面;

④ 写宴散人归,点明写作主旨。

2.概括全文中心。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派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3.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什么?与民同乐。

4.本文写法: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哪四幅图画?核心又是什么?

图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惬意在哪里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读《愧对感恩》有感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读《灯光》有感
读《匆匆》有感
《海伦凯勒》读后感
真爱的体现
读《荷塘月色》有感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2012观后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爱的零距离
咦,看那朵雪花
心灵的忏悔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读你以前的信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花朵在燃烧
夜色中的列车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不知为什么
当我写下CDZ
于天地之外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被刻下的名字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