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九年级下册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九年级下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16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起于鲁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3、再拜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7、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地利有利委而去之放弃;离开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故曰所以

七里之郭外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凭借

环而攻之围固国巩固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威天下震慑

池非不深护城河亲戚畔之内亲外戚;;通“叛”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多助之至极点

坚利锐利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三、中心内容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常;犯过失

傅说举于被选拔衡于虑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责任,担子;这而后作奋起

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颜色

劳其筋骨使┅┅劳累发于声吟咏叹息

锇其体肤使┅┅饥饿而后喻了解

空乏其身使┅┅贫困法家拂士同“弼”

乱其所为使┅┅错乱入则在里面。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使┅┅惊动;使┅┅坚韧;出则在外面。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二、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相:做宰相;国:国都,京城

2、非梧桐不止;安知鱼之乐止:栖息;安:怎么

3、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在这时。鸱:猫头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三、回答问题

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2、故事中的、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

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

4、小惠未 ,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 案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 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

一、解词:答案

1、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 。 盈:满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5、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6、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

7、珠可历历可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若:像。 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戴高高帽子。 为:是

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1、黄:黄共阅一手卷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舟尾横卧一楫2、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3、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5、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

6、尝贻余核舟一6、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7、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8、技亦灵怪矣哉技艺出真奇妙啊!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10、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中心思想核舟,用桃核雕刻的船。“记”在这里具有摹写意味,它全面如实生动地描绘出了雕刻在核舟上的全部人和物,活灵活现,使领会了雕刻家神奇高超的技艺和才华。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世隶耕属于

2、未尝识书具曾经

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就:完成

5、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

9、不使学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1、泯然众人矣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被

14、伤仲永哀伤、伤感

15、养父母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17、从先人还家跟从

18、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20、固众人本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那一次地震
我的妈妈
四个光棍的悲剧
跳绳的“光荣事迹”
灵魂的排队
天外飞仙1
穿过隧道后
又“懒”又“赖”的妹妹
我们班的新同学
妈妈的爱
与众不同的一堂课
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父母身体翼护,女童劫后余生
全家中毒记
仗剑江湖
运用积极性评价转化历史学困生的探讨
趣味教学 幸福历史
驱动河南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文化创新先行战略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深圳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战略探析
中国书法艺术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之我见
全球史观下的历史学习刍议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点滴感受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谈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浅析中学历史创新教育
优化语言教学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历史课教学实效及其语言艺术性探索
凤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初探
在文化强国战略下对舞蹈院校育人的思考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竹影》教学设计3
《珍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竹影》教学设计5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3
《珍珠鸟》教学设计7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4
《珍珠鸟》教学设计8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4
《珍珠鸟》教学设计9
《社戏》教学设计10
《竹影》教学设计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
《社戏》教学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