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1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
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①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
3.本文的讽刺与《孔乙己》一文的讽刺有什么不同?
4.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5.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Snow
- My Family Members
- My Teacher‘s House(我的老师的房子)
- Last Weekend
- Mr. Wang
- A Dream
- When I grow up
- A Warm-hearted Man
- My father
- 土豆(Potatoes)
- The litte green man
- Chinase New Year is coming soon
- My House
- A pair of socks
- My friend
- 保安巡视制度
- 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 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 美容院管理制度
- 质量管理奖励制度
- 升降国旗制度
- 中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 画室管理制度
- 网络教研管理制度
- 教室管理规章制度
- 学生公寓作息管理制度
- 学校运动会安全制度
- 环保总队培训部制度
- 一个建筑工程师最起码应该知道的数据
- 质量验收涉及资格与资质要求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若干问题的思考
- 工程师教大家在工地上"说话"
- 安全施工责任书
- 浅谈工程质量管理及创优策划
- 施工员报考条件
- 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的撰写
- 土建整理资料
- 如何管理好工程项目
- 安全管理四环节
-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注意事项
- 如何历练成优秀的建造师
- 水泥砂浆和混合型砂浆有什么区别
- 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须知(建筑类)
- 《打电话》重点字词的意思
- 《打电话》教学设计一
- 《打电话》美文欣赏(一)
- 《打电话》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打电话》美文欣赏(二)
- 《打电话》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半截蜡烛》美文欣赏一
- 《打电话》重点问题探究
- 《打电话》整体阅读感知
- 《再见了,亲人》老师语录
- 《打电话》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再见了,亲人》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打电话》教案设计二
- 《打电话》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再见了,亲人》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