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套卷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夕阳西下, 。

②稻花香里说丰年, 。

③ ,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

⑤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 。

⑥红的像火, , 。

⑦《春》中展示春天成长过程的三个比喻句依次是:

2.给“读千古美文”对出一个下联。

3.仿照“春天,少年时期,耕耘人生”的句子,概括出人生其它三个阶段的生命特点。

夏日:

秋天:

冬日:

4.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和错别字,请一一改正。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①森林正在日益委缩。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④此销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⑤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二.古诗文阅读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怎样的送别气氛?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7.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杨震拒贿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秀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十金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惭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之 举

遗 或

9.翻译下列句子。

①暮夜无知者。

②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0.用“∥”给文段分层。

11.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中心。

12.古人拒收财物,清廉不贪的人很多,请说出一个你所知道的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访 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美,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

13.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14.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15.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16.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7.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选项是( )。

理由是:

18.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19.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写作

20.朱自清的《春》是一卷春的图画,一曲春的赞歌;辛弃疾的《西江月》描绘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马致远的《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用特定的景物烘托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快快拿起你的笔,以“四季之美”为话题,抒发你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吧!

积累与运用 略

古诗文阅读

5.黯淡萧条的气氛。

6.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的事物,十分耐人寻味。

7.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8.到;推荐;赠送;有的。

9.夜晚没有人知道;把这份好名声留给他们,不也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吗?

10.……密惭而出。∥震性公廉……

11.赞扬杨震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12. 言之成据即可,如:子罕辞玉的故事。

现代文阅读

13.纯朴。

14.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15.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

16.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17.C。“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

18.“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19.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写作 参见中考评分标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理想——永远快乐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流泪
本色
逆境造就人才
热爱祖国为荣 危害祖国为耻
珍惜诚信
心灵涅槃
盘旋的承诺
在梦与梦的边缘
感受人格的魅力
最后的一件事
灵魂·天使
且听梦吟
呐喊
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其实还能更糟……
语文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舞台
离异家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途径探析
论中国学前教育政策演进之特点
青藤翠蔓丝瓜香
概述苏轼《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浅析媒介对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
世界杯幸运儿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能源结构预测分析
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的困难及对策探讨
看不到的球赛
钢琴演奏当中的技巧分析
教师角色的转变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要点及方法新探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书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孔子拜师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热爱生命》学案
清澈的湖水(第二教时)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变色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学案
炭的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积累与运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学案
语文园地三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