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内容预览:

9.*土地的誓言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喷涌________②山涧________③默契________④田垄________

⑤污huì________⑥泛làn________⑦怪dàn________⑧斑lán________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涌( )________谰( )________

诵( )________澜( )________

绕( )________涎( )________

饶( )________诞( )________

3.在横线上选填恰当的关联词

或者 都 即使 不管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________我走到哪里,________我睡得很沉,________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________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4.《土地的誓言》作者________是现代作家,本文写于________事变后第十年。作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5.用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

当……的时候,当……的时候,或者当……的时候,我想起……我想起……我想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土地的誓言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九一八”十周年写。

6.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指的是谁发出的誓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理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取“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黑土地”作为描写对象吗?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开头“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和文章最后“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九一八’十周年写”有什么关联?

参考答案

9.*土地的誓言

1.①yǒnɡ ②jiàn ③qì ④lǒnɡ ⑤秽 ⑥滥 ⑦涎 ⑧斓

2.略

3.不管……即使……或者……都

4.端木蕻良 九·一八对故乡的无比思念和愿为故乡母亲战斗牺牲的深情

5.略

6.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7.“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欢的心情用“泛滥”来形容,较之“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经“死”了,它已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所以,“埋葬”一词更能表达作者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情绪。

8.人称的变化实际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修辞效果。

9.因为这些景物都是东北所特有的,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

10.前尾呼应,结尾暗示了开头我听召呼的原因是因为故乡被侵略者夺走了,这份收复家园的信念从未停止,矛头直指侵华日军和卖国不抵抗的汉奸。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妈妈最后的礼物》有感
读《鞋匠的孩子》有感
勤能补拙
读《当疲惫时你就看一眼》有感
《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观后感
读《桥》有感
多走弯路才能成功
《童年》读后感
读《匆匆》有感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尊严和爱——读《简爱》有感作文
读《女孩与巨蟒》有感
《老天爱笨小孩》读后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
哈里森一家的圣诞节
越过年少,看见春暖花开
作业跳跳豆
和你在一起
关于大学生吸烟问题的调查
周会表扬 2014年2期
线索追踪(2013年1月下)
意林榜中榜
猫救老鼠 2014年2期
国外联保贷款经验对我国联保贷款发展的启示
游泳训练 2014年2期
浅谈人生情感哲学
日本中老年离婚热现象的原因探究
悲情老驼 2014年2期
信仰之美 2013年6期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
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创新教学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