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空城计》教案
13.空城计
罗贯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呐,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花耳畔,我们的思绪部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的空城计的故事早已烩炙人口。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死问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懿
氅
纶
笑容可掬
遁
蜂拥
隐匿
(大惊)失色
旁若无人
无不骇然
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
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介绍《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四、鉴赏
再读课文,思考:(一)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明确: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域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翻的老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
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翻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
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翻,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翻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二)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司马翻的看法。
(讨论上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五、拓展训练
1)问题讨论:
①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那么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第一人称描述其中一位官员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②空城汁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2)将课文改写成小话剧,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表演。
点击查看:
小编寄语:欢迎来查字典语文网,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流星
- 一份真心的微笑
- 端午
- 校园
- 玫瑰
- 破笼
- 生活的乐趣无处不在
- 我的新生活
- 相识
- 中国
- 数学
- 我当班长
- 被温暖照亮
- 危险的旅行
- 相信
- 谁的梦想都能实现
- 不想混,才混得更好
- 解读清朝12位皇帝年号中的意蕴
- 会驱赶蚊子的报纸
- 唱柳琴的要饭姑娘
- 古代“二货”趣事多
- 我的青春谁做主
- 关于大理白族民间文学发展历史及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 希特勒青年团:被禁锢的青年一代
- 清朝奇闻趣事
- 养一片春光在心中
- 成为硬汉的秘密
- 那些伟大女性成长的秘密
- 擦身而过的工作也要当成毕生的事业
- 8分23秒的震撼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学案
- 初中语文十六首课内现代诗歌赏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导学案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致蒋经国先生信》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劳山道士》教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吴汉何尝杀妻》导学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导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导学案
-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资料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