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7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一、导入新课
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导入。
二、作者简介及朦胧诗的解说
三、学习新课
(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2、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3、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
2、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学习,透过诗歌意象,结合自己的体会,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结合自己对这首诗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朦胧诗派的语言特色。
教学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四、归纳本诗的主题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
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3.诗歌中描写了两种情境,你能够说出来吗?
渗透思想教育。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作业设计:1、分析《帆》的意象。2、仿写。(见练习)
板书设计:
理
想
光明 星星 美好
幸
福
星星变奏曲
温馨美好 寒冷严酷
向往光明 否定现实
教学后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大兴安岭的冬天
- 雪,你在寂寞吗?
- 雪灾英语作文:雪灾的坏处
- 雪
- 细雨清晰湘子桥
- 残月残念顾盼有相逢
- 红日
- 游宝墨园
- 秋
- 假如没有人生
- 勤劳伴我少年行
- 故乡的春
- 思念在清明
- 美国之旅
- 风景线
- 生命不是用来抱怨的
- 点燃“空巢”冻结的爱
- 张光仙作品赏析
- 如何维护社保权益
- 风雨行,归晴
- 被中央纪委改变的作风和习气
- “微文化”:当下文化之名片
- “万岁”和“万寿无疆”续考
- 青年工人农民的公务员生活
- 看手形知健康
- 短暂而辉煌的少共国际师
- 不保险的美国医疗保险
- 一腔赤诚谱写红盾情
- 一个小偷,牵出五十多个贪官
- 一碗燃面的热量
- 童年的发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学写小诗 教案教学设计
- 画家乡(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画风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与运用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 教案教学设计
- 五月端阳 教案教学设计
- 《爱我中华》特色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假如[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索溪峪的野(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院子里的悄悄话》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 世纪宝鼎 教案教学设计
- 两只小狮子 教案教学设计
-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案例二则:《弯弯的月牙》、《少年闰土》 教案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