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12 桥之美

吴冠中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光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生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法。3.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二、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三、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五、板书设计:

(1--3)明确“桥之美”的含义总逻

桥(4--6)举例说明“桥之美” 辑

之强调环境的作用分顺

(7)总结全文总序

教学后记: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极富表现力,适合朗读。本堂课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极强。

......

小编寄语:欢迎来查字典语文网,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匆匆》有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惬意在哪里
读《灯光》有感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海伦凯勒》读后感
2012观后感
读《愧对感恩》有感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读《荷塘月色》有感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真爱的体现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读你以前的信
爱的零距离
被刻下的名字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于天地之外
咦,看那朵雪花
不知为什么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花朵在燃烧
夜色中的列车
心灵的忏悔
当我写下CDZ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