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5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悟
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生。
3、板书要提的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
5、反馈
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联系华罗庚的事迹和他信中的一段话。
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
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
那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终于)
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四、作业:
1、在刚才的4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个读后所感的片断。
2、机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营救”、“过问”、“被迫”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放弃、折磨、迫害、限制、营救、过问
2、交流读后所感。
二、读悟
1、自读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
怎样支持?(理解“营救”)怎样关怀?(理解“过问”)
3、比较句子
(1)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2)、(3)题。
(2)讲评作业
“被迫”一词说明了什么?“雄伟”、“终于”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齐读“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5、感情朗读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朗读。
三、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2、归纳段意。
3、尝试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段落大意连成课文主要内容时作了哪些修改。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6题。
2、补充完整读后所感。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海伦凯勒》读后感
- 读《荷塘月色》有感
- 读《愧对感恩》有感
- 读《灯光》有感
- 读《哈利波特》有感
-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 2012观后感
-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 惬意在哪里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真爱的体现
-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 读《匆匆》有感
- 爱的零距离
-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 心灵的忏悔
- 夜色中的列车
- 咦,看那朵雪花
- 当我写下CDZ
-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 被刻下的名字
- 不知为什么
- 读你以前的信
- 花朵在燃烧
-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 于天地之外
-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