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16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培养和作能力
3、情感目标
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解决。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
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本文时所应有的感情
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析课文
1、疏通文意,理解字词。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绝:断绝。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复习知识
二、深入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善”字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是什么意思?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体会?
3、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俞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还会有什么样的景色?(鸟语花香。漫天白雪。秋风落叶)
三、启发学生
1、如果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你会怎样?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你又会怎样?
2、俞伯牙为什么独独把钟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
3、俞伯牙和钟子期仅仅是在音乐上是知音吗?此时的他们已经成为生活上的知音了,是对人生态度持相同意见的人。这种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
4、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想一想为什么俞伯牙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5、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四、作业
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并写下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 真爱的体现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 读《匆匆》有感
- 读《荷塘月色》有感
- 惬意在哪里
- 2012观后感
-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 读《哈利波特》有感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海伦凯勒》读后感
- 读《愧对感恩》有感
- 读《灯光》有感
-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 夜色中的列车
-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 被刻下的名字
- 咦,看那朵雪花
- 不知为什么
- 于天地之外
-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 爱的零距离
- 花朵在燃烧
- 心灵的忏悔
- 读你以前的信
- 当我写下CDZ
-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 检阅(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咏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月球之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南辕北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太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翠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荷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春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月球之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