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3
《看戏》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音,辨字形,释词义。
3.指定两人分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阅读新课,引导分析
1.师范读课文第1~2自然段,学生思考:
(1)题目是“看戏”,开头段在写到剧场以前先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
(2)接着写剧场的什么情景?怎样写出这种情景?
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2.交流、明确:
(1)这样写是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
有这位艺术家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2)剧场里的人多。“人海”的比喻,表现出剧场观众非常多。说明广大群众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人多、暑热和静静情景的对立统一,衬托出梅兰芳艺术的巨大吸引力,也表现了观众的修养和热情。
(3)本文的中心是看戏,上面两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分析第3自然段。
(1)速读课文:要求:画出比喻句,讨论其作用。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介绍剧情从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
(2)讨论、明确。
2.分析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句子,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2)学生读相应的语句。
(3)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4)讨论
(5)交流
(6)“唱歌像珠子似的……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中四个动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7)自读第4自然段。
3.分析第5自然段。
(1)听到美妙的歌声,观众的表现如何?
(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画出句子,并理解其作用。
(3)这两段与第2自然段比较,对于全文及中心来说有什么特点?(详细,直接突出中心。)
(4)齐读第5自然段。
4.齐读结尾段,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
三、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了解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3.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去感受那动人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教学重点:
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联系。对声音的描写。
2.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感悟对声音的描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一个人
- 财富是什么
- 我的小天地
- 惊喜
- 会飞的猫
- 可怜的动物
-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 春节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 聪明的English_teacher
- 一株小草的见证
- 我最爱的一本书
- 我的“魔鬼教练”
- 飞在新的天空
- 人际大学招生简章
- 发展需要探险
- 请把我的青春小心珍藏
- 尊重的最高境界
- 《金陵春梦》引发的一桩公案
- 你什么时候回来
- 广告森林 2014年2期
- 沿着乡土的道路进入诗歌
- 古代女性为何热衷“鞋卜”?
- 他就是我活着的理由
- 孩子是你留在世上最后的美好
- 最美丽的拒绝
- 世界在忘却 请记得生活
- 在国外经历粉碎“四人帮”
- 总统黎元洪的誓言
- 100元钱的暖
- 那些叫朋友的人,不是过客
- 习作教学——《编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 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
- 第一场雪 教案教学设计
- 12。十里长街送总理 教案教学设计
- 〈雨点〉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暮江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 《西门豹》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7乌塔(语文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教学设计
-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案教学设计
- 《掌声》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有效整合,突显个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