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9
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水墨画》(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生探究、发现。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课后小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拥有青春
- 简单呼吸
- 幸福是一种感觉
- 红楼女
- 感动世界的“宽容”
- 成长需要压力
- 在途中
- 殊秋语
- 我是中国人
- 与古为友
- 生命的两万天我该怎么过
- 拥抱新世纪
- 随个性漫游
- 冬感
- 笑看历史
- 东莞市男性高危人群单纯疱疹病毒2型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 1例血友病合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研究
- ESWL与体位排石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余结石临床研究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
- 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行双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 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 股骨骨折的术前护理
-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 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作用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疗效分析
- 基于3DCT与CBCT勾画的胸中下段食管癌内在大体肿瘤靶区的比较
- 激情 积淀 激活
- 陈建先《郑成功》评课
- 清末民初教育的发展对文言文和白话文教学的选择
-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体察学习的精髓
- 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探索
- 试论中学语文教师之素质
- 解读老舍《邻居们》
- 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提倡不得替代
-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 文学教育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
- 语文教师的“书巢”细目
- 关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理论思考
-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简介
- 着眼能力,评改激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