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2
《记金华双龙洞》 教案1
第一讲义——基础篇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2006年2月16日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06年2月17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七、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2006年2月20日
执教教师:颜朝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指名背诵从外洞到内洞这一部分。
2、指名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三、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四、学生轻读课文。
五、复习生字词。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二十三世纪的南昌
- 虎门炮台
- 妈妈笑了
- 美丽的夷陵广场
- 初春
- 菊花
- 初春
- 珠江夜景
- 秋天的校园
- 邻居家的小弟弟
- 变暖的地球
- 一次拔河比赛
- 大雁塔
- 家乡的葵花地
- 我的收获
- 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 调度与配电一体化的应用
- 小型机组励磁整流变压器的选型与计算
- 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交底
- 电液伺服阀在压路机上的应用
- 高速电力线通信电磁兼容技术标准的研究动态
- 论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
- 浅述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选用
- 国际太阳能灯具发展趋势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内容和特点
- 浅谈电子泵产品的使用优势
- 电力线数传通信设备的设计
- 浅析住宅照明电气插座及其回路设计探讨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 民用建筑火灾分析及智能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
-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1
-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 《翠鸟》教学设计一
- 《翠鸟》教学设计三
-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3
- 《燕子》教案3
-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4
- 《赵州桥》教案3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之1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3
- 《燕子》教案2
- 《画杨桃》教学实录
- 《燕子专列》教案3
- 《燕子专列》教案2
- 《翠鸟》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