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战国策》。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 )丽:光艳美丽。

4、朝( )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5、窥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7、旦日:第二天。

8、明日:第二天。

9、弗如远甚:远不如。

10、美我:认为我美。

11、私:动词,偏爱。

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1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1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5、面刺:当面指责。

16、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

17、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18、时时:不时,有时候。

19、间( )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20、期( )年:满一年。

21、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22、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文后练习: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服衣冠,窥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附加练习

1、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答案

1、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由小及大,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委婉规劝。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

2、邹忌: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细致,忠于职守、勤于王事,果断坚决、胸怀坦荡。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闻过则喜,勇于纳谏,勇于改过。

4、因有勇于善于讽谏的邹忌,勇于纳谏勇于改过的齐威王,贤臣明君精诚团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My Diary
多一点点
思爱,想爱
Apple Trees During Eash Season
我从失败中感受到希望
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向大家介绍我
话说自立
小鹿的自述
我是一条小泥鳅
有时我也想出塞
向未来进发!
收藏幸福
花开的天空
别了,童年
我要传播负能量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硅谷饭局,不拼段子拼脑子
关于植物的狂想
鸟儿酒后唱歌也“跑调”
那些名人与物种间的“绯闻”
巴尔扎克的煎蛋
不一样的文学批评
超越“孤绝”,走向理想主义
2015年最可能灭绝的13种动物
梭罗是怎么隐居湖边的
红毛猩猩法庭胜诉
瓦尔哈拉裁决
文斯·卡特:半人半神
小时候想做但没能做的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训练(所有课文练习)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赠从弟》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
初中全六册文言实词及古今异义汇总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登幽州台歌》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11年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古今异义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己亥杂诗》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多音字
2011年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训练:第六单元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异读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