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苏州园林》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苏州园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2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苏州园林》

17.《苏州园林》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标本: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池沼zh o:这里指池塘。

重峦lu n叠嶂zh ng: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丘壑h :本指作画的构思布局,这里指深远的思虑。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嶙l n峋x n:重叠高耸的样子。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轩xu n榭xi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鉴赏: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地方。

镂l u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叶圣陶(1894~1989),原名叶绍均,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出身贫寒,中学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老师。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人大常委会常委,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等职。1921年发起“文学研究会”,1928年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他还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创作并有出色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在语言教学和语言教材规范等方面他都有独特的建树和贡献。主要作品有《隔膜》、《稻草人》、《四三集》、《脚步集》、《小记十篇》、《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等。

2、关于苏州园林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丽,古典园林妩媚多姿,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称。1985年,苏州园林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圆主王献臣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而命名。拙政园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鸳鸯厅”,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迭翠。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匾额“远香堂”为明代文征明所写。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和元代倪云林所书的”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悬于亭中。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山之间,连以溪桥,山间遍植花木,岸边散种藤萝灌木,野趣横生。

苏州园林,源远流长,近的四五百年,远的上千年。闻名全国,誉满世界。现存园林近200处。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根据他们的艺术趣味和对美的追求,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艺术品。

本文作者叶圣陶先生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作者为摄影集写的序。

【第二部分: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分条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作者思路清晰,先说明写作的缘由,指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然后根据园林的组成部分,分类加以说明,最后推出一道余波,使人感到意犹未尽。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0段,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全文的引子,说明写作动机,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9),作者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2),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句说明了苏州园林总的特征,也是全文的总说。“图画”二字贯穿全篇,从图画开始,到图画结束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四个讲究概括下文的分项说明。

第二层(3~9),分别从布局、配合、映衬、层次以及每个角落、门窗设计、色彩等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分项说明之一:亭台轩榭的布局特点是得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这照应讲究建筑物布局。

分项说明之二:假山的堆叠和配合,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池沼高低屈曲,有自然感,有“入画”感,这段照应“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分项说明之三:花草树木的配合,这段照应“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上段以“入画的一景”结尾,这段以“着眼在画意”开始,“画”字成了连接段与段之间的桥梁,不便省略了许多笔墨,还紧扣了中心,使段落连接紧密。

分项说明之四: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讲究层次和深度,与上文“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相照应。

以上四方面,具体阐述苏州园林的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第7段介绍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

第8段介绍苏州园林的门和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第9段说明建筑物的颜色,也是构成图画美的一个条件。

第三部分(10),结尾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从而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

三、写作方法

1、结构严谨,逻辑分明

说明文的结构非常重要,有了一个严谨的合乎逻辑的结构,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是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修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全文的结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特色的四项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最后结束全文。

2、语言准确,耐人寻味

⑴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表现了匠师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⑵副词的运用,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就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再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屋瓦和檐漏副一律淡灰色”,其中的“一切”、“决不”、“一律”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⑶描写性词语的准确运用

全文只用了有限的几个描写性的词语和形容词,它们都表现出景物特有的状貌,很难用其它词语替换。如“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四、重难点导析

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说明文也是本文的难点,方法如下:

⑴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怎样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呢?作者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找到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这样就从景物间的内在联系上抓住了主要特点,做到以一统百。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从中得到的苏州园林知识,却是全面、明确的。

⑵用比较的方式突出事物的特征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在本文中,作者将其他地方的园林跟苏州园林相比,使苏州园林的每一个具体特色都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高作者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也大有帮助。例如,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这是因为它的周围有苍翠的树木,鲜艳的花卉,使人在幽静闲适的环境中依然有丰富多彩的感觉,所以没有用彩绘的必要。

⑶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但它并不排斥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

就记叙景物而言,它的手法与游记有很大的区别。游记描述景物,常在某个特定时间、某个固定的角度观察环境,或者移步换暗,境随人迁。本文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记叙景物如登高鸟瞰无遗,像中国透视画法那样,一应园内景物,大至假山池沼、亭台廊墙,小至阶边丛草、门窗图案,都可一一摄入镜头;又如守望一年四季,任何时候的景物,如夏秋季节“鱼戏莲叶间”的动人情景,花时不同的花树相继开放,香飘四时的美好印象,都可一一呈现笔端。文章的记叙语言简洁、生动,赏心悦目的表现出景物的形象。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这些地方,稍加点染,便显得生意盎然,沁人耳目。类似的例子很多。

【第三部分:类文品读】

北岸廊桥

①读《廊桥遗梦》,实在不是由于它风靡全球,而是被那高明的书名吸引;直截地说,是因为钟情廊桥。徽州廊桥与廊桥文化令我折腰。抱着领略依阿华州廊桥风采的目的,在《廊桥遗梦》上映的第一天,我“买椟还珠”地去了影院,观后,美好的悬念逝去,直觉得徽州廊桥平添了一份骄傲。

②皖南歙县的北岸廊桥,大概可以推为徽州廊桥的代表作。它建于清代中叶,石质,三孔。桥面用大石铺成,笔直坦荡。从居民鳞次栉比的街巷乍到桥门,举目这33米长,4.7宽,5米高的轩敞桥廊,顿觉丰标不凡。桥廊是砖木结构,由廊桥隔成1l间。几十根清一色的廊柱排列成阵,英姿勃勃,整个木结构空灵、潇洒而牢固。从廊内不见瓦顶,但见薄薄的用砖砌就青砖的仰顶。那个砖瓦工的技艺高超,砌合每块青砖的石灰分量竟然相等,砖缝间的白色石灰线整齐划一,组成一道简朴、别致的廊桥风景。这青砖仰顶等于天花板,使廊桥炎夏有隔热层,冬日连挤入瓦缝的雪珠也到不了桥内。桥廊东西两面砖墙封顶。各辟八个桥窗。西墙是作个矩形窗。八窗大小一致,皆以青砖砌就窗框,远观,一派整齐之美;整齐之中又寓参差变化--各窗中砌以龟纹、梅花纹等不同的花格,飘逸出一种灵动之美。东墙是八个风洞窗,其状为花瓶、葫芦、桂叶、满月等,让人在凭窗观景、漫步廊桥时产生种种审美观联想。东墙北端第二间匠心地辟一个大敞窗,敞窗外建靠椅;人们可以倚着靠椅沐清风、数游鱼、掬朝霞、揽明月,观四时佳景。这就是徽州楼、台、廊、桥常用的“美人靠”。桥北端门额曰“谦庵旧址”,南端门额为“乡贤里”。

③桥下的棉溪,发源于胡适先生的老家绩溪县,穿30里山地到北岸村。河水清澈见底,从河埠观廊桥,水中生出一座清晰、对称的廊桥,6米高的桥墩,构成直径12米的三个圆形大桥洞,使丰神秀逸的廊桥平添一份壮美。以前宋时,在桥上眺得夹岸桃花,河中群鱼戏水,一幅“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风情画;今年春节去时,我特地从河边浣衣石上眺廊桥,但见红桥石、白粉墙、青砖窗、乌瓦顶的廊桥上,铺着一层晶莹的白雪;乌瓦白雪之上,露出一峰黛青色的秀峦,那景致真教人依依不忍去。

④桥廊内沿墙置长长的木凳。村人喜欢到这里闲聊、聚会、休憩,这廊桥乃是街坊邻里、七村八庄联络感情、敦睦人和之所。在本世纪30年代徽(州)杭(州)公路修成之前,北岸廊桥是徽杭交通要冲。步行的、骑马的、挑担的,士农工商男女老幼,皆可在此歇息。

⑤建廊桥,经济上靠的是亦儒亦贾的徽商。北岸是吴姓聚居的徽商大村镇;近代北岸吴姓徽商以上海为经营根据地,财力雄厚。徽商喜欢在故里修桥补路,兴学济贫。往昔,廊桥的冬茶夏汤是免费的,那桥头的风味小吃当然是童叟无欺,味道也好极了。徽州文化把中国传统的民胞物与、天下为公思想敷演得有声有色,北岸廊桥可谓佐证了。

1.解释引文第①、②段中的词语:

①折腰:

②鳞次栉比:

2.第①节中加点的“实在”是 词,在该句中的作用是 。

3.第②节加点的“大概”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4、加点的“竟然”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5.第②节中带波浪线的句子“整个木结构空灵、潇洒而牢固”,改成“整个木结构牢固而空灵、潇洒”好不好?为什么?

6、第②段中带横线的句子“人们可以倚着靠椅沐清风、数游鱼、掬朝霞、揽明月,观四时佳景。”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7.第②段自“桥面用大石铺成”到该段结束,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北岸廊桥?

8.《廊桥遗梦》与本文说明对象北岸廊桥无紧密联系,引文第①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

1.①弯腰行礼。②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用来形容房屋的密集。

2.副(词);突出了对廊桥喜爱程度之深。

3.不好。“大概”是表示一种可能性。这里说北岸廊桥为“徽州廊桥的代表作”是作者的推测。

4、“竟然”是出乎意外的意思,这里突出了砖瓦工的高超技艺。

5.不好。“而”表示轻转,强调“结构牢固”,建筑最重要的是“牢固”,而不是“空灵、潇洒”,所以不能改。

6.排比 7.桥面--桥廊--廊顶--廊窗--门额

8.不好。通过与《廊桥遗梦》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对北岸廊桥的喜爱之情。

9.北岸廊桥与徽州廊桥文化令人折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寂寞老钟表
属于
一次感动,永恒记忆
守望的温暖
失望
小心,手榴弹!
微笑
高中依旧
最后一片叶
过眼云烟
离开了爱的孩子
思念
到山里去吧
临窗望天
留恋
浅谈巷道掘进的通风方式选用与通风设备系列化
探究分析铁路信号施工过程控制
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处理
动车挡风玻璃安装结构
河南省南阳市白河中心城区综合整治工程防洪评价分析
控制建筑给排水造价的分析研究
简析信息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当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的研讨
公路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无砂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研究
某桥桩加固与下部结构纠偏设计及分析
锚索技术在边坡加强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与节能施工
浅谈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监理
抽拉式钢芯模预制空心板梁施工技术研究
培育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
叶圣陶语文教学观述略
〖李其龙〗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趋势
你有资格做新课程教师吗
阅读,读什么
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限制科学主义 张扬人文精神——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
20个字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3
是必要,还是非要不可?——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地位
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面对考试和商业主义的双重夹击 调查发现:英国小学生压力重重
谈教师成长
余映潮常用警句
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