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对联拾趣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对联拾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对联拾趣

导读

方寸天地小世界,尺 牍之间大学问。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对联,伸缩灵活,包罗万象;对联,亦庄亦谐,可讽可歌。上到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但凡年节吉日、红白喜事、开业乔迁、亲朋聚会、辩才斗智、外交辞令……对联总被信手拈来,或烘托氛围,或寄托 情愫,或昭示气节。高楼雅室之内,名山大川之巅,蒙学童训之书,国学重典之册,处处都有对联熠熠的身影。对联艺术绝非雕虫小技,名联佳对,其苦心经营绝不亚于诗赋文章:推敲词句,字字珠玑藏明月;含英咀 华,句句璀璨耀古今。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我走进对联世界 , 去欣赏这小世界里的大学问吧。(琼英和亦萱喜欢对对联,这时便欣然同行。)

题型例说

(一)对联撰写运用

例(2010?辽宁沈阳) 沈阳某中学与韩国某中学进行了一次“走进唐诗宋词”的文化交流活动。下面是学生搜集的三组诗句,请根据第二组或第三组诗句的内容补全对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 * * * *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 * * * * *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上联:忆李杜吟唱壮志情怀

下联:

解题策略: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清楚对联的基础知识,对联有四 大基本特征: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衔接;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平 仄相合,音调和谐。从这些特点出发,再结合具体问题的情境,问题就不难解决。本题下联内容必须从题干要求的第二组或 第三组中拟出,而且要与上联思想倾向、风格格调相一致,即欣赏赞美诗人诗句;字数必须跟上联相等,即九个字。结合平时课内学过的文学常识,我们知道“王孟”并称,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苏辛”并称,他们是豪放派词人代表,该题下联即能迅速拟出。至于对联的平仄,因为情况复杂,在评分中不会过分苛求考生,一般只要宽对即能得分。

答案示例:①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园;②读苏辛歌咏赤胆忠心。

(二)对联内容匹配

例(2010?安徽芜湖) 为宣传人类辉煌文明成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校正在开展“庆世博,迎端午”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请你围绕活动主题,将下面所给的词和短语组成一副对联。

世博 端午 盛会 佳节 临寰宇 降神州

上联:

下联:

解题策略:对联匹配题常见的有两大类型:有的考题要求根据上联选出下联或根据下联选出上联;有的考题打乱上下联词句,要求考生根据对联知识正确排列顺序。无论哪一类,所考查的仍然是对联的基本知识,因此,仍然要依据对联的基本特征来解决。本题安排上下联词句时必须要考虑主题“庆世博,迎端午”,上联要围绕“世博”,下联要围绕“端午”,颠倒了则不行。根据上下联词性对应、内容相互关联、平仄相合几条原则,应排列为“世博盛会临寰宇,端午佳节降神州”。

(三)对联推敲删改

例(2010?四川眉山) 毕业前夕,我们班组织了一次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搜集整理资料中,我们发现,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 无数风流人物。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英雄人物各领风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涉仰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范仲淹登楼“先天下之忧而忧”,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小明就此拟写了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修改下联。

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心留取丹 心文天祥

修改为:

解题策略:做该类题仍然要依据对联的四大基本特征,不妨从以下四方面加以修改:一看字数是否相等,二看结构是否一致,三看相同位置的词性是否相对,最后看平仄是否和谐。平仄和谐的基本原则是仄起平收或者相反,上联的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就应该是平声,反之亦然。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本题下联要依 据上联去修改,上联开头“陶渊明”是人名,因此下联要把“文天祥”调到最前;“安贫乐道” 是陶渊明的志向,而“留取丹心”是文天祥的追求,二者对仗虽不够严格,但从宽对角度看尚可;“狱中书心”与“东篱采菊”词性相对,但是,下联两个“心”字重复,并且“菊”“心”均为平声,以“心”为下联末字不符合对联的平仄和谐规律,因此可改为“志”字等为宜,据此得 出一副下联:文天祥留取丹心狱中书志。(此题不设统一答案,基本符合对联要求即可。)

(四)对联品读赏析

例(2010?江苏扬州) 结合提示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提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大型国际汉语比赛,从2002年到2009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

美国参赛选手琳达拿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向你请教,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境回答。

她说:“你好!我不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你能为我解释一下吗?”

你说:“ ”

解题策略:品读赏析需要从对联的内容或形式方面进行 。从形式上,要看对联是否运用了修辞技巧,是正对还是反对,是流水对、回文对还是顶真对,是否运用了比喻、夸张、双关、谐音,是否运用了嵌字、隐字、复字、叠字、析字、拆字等等技巧,都需要根据对联自身特点加以考察分析。从内容上,须对对联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典故或者地域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等相关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需要赏析者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这类题难度较大。该题是一副同字异读异义联,题中的对象是外国人,因此答题时只要解释清四个“好”字的读音和意义,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参考答案: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并不完全一样,联中四个“好”字读音不同,上联第一、下联第二个“好”字读作hǎo,上联第二、下联第一个“好”读作hào。这副联应该读成:“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意思是说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适宜读书,却不喜欢读书;等到上了年纪,懂得了读书的好处,喜欢上读书了,但已经老眼昏花、体力不支,不适宜读书了。

(五)对联链接拓展

例(2010?湖南岳阳) 李欣同学收集了一些关于上海世博会的对联,请帮他判别:A项是题在中国 省的场馆,B项是题在中国 省的场馆 。

A.上联:竹韵悠悠 湘江竹笛尖栖蝶

下联:桃容楚楚 闹市桃花洞隐尘

B.上联:书生志满怀 孔孟之乡立志

下联:齐鲁青难了 文明之树长青

解题策略:这类考题以对联的形式,综合经典名篇、文学常识、文化名人、传统习俗、时事要闻等诸多文化元素来考查。解答此类试题,要 抓住对联中的关键词语,联系自己平时积累的课内外知识,再加以综合判断,便不难寻找到正确答案。该题A项中的“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桃花洞”可联想到《桃花源记》;B项中的“孔孟之乡”显然是指山东,“齐鲁青难了” 可联想到杜甫的诗句“齐鲁青未了”,抓住 了这些关键词,答案便霍然清晰了。

参考答案:湖南 山东

中考练兵

1.(2010?宁夏)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 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 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方框中要补写的词语是: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个四字横批。横批是: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 边。

2.(2010?吉林)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喜迎盛世龙舟竞渡

下联:

3.(2010?山东烟台)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班级开展“走进山东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对联,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

上联:儒家仁 墨家爱 人文精华

下联:

4.(2010?福建莆田)“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容易让人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 。”

支你一着

夯实课内 关注课外

纵观近年的对联题,考查面非常广泛,诗词名篇、传统习俗、文化名人、史地 人文、亭台楼馆、名山大川、时事热点等等皆可入题。考题看似无规律,实则有据可考,万变不离其宗——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所考的无非是对课内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联系和整合课外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注意做好如下几点:

一、牢固掌握对联的基础知识,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强化。

二、梳理归纳和积累字的音形义、词语辨析、成语运用、诗词名句、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三、搜集、整理、赏析与课内的名句名篇、传统习俗、亭台楼阁、名山大川、文化名人、文学常识等有关的古今名联佳对。

四、注意随时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比如2011年的春节、清明、端午等节日活动;2011年的国内外大事,比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上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下半年进行“神舟八号”飞船试验,等等,这些社会热点中往往蕴涵着很多文化因素,更有可能成为命题人青睐的对象。

上述四方面做好了,应对中考对联题就会游刃有余,轻松得分。

对韵诵读

琼英:侯老师,我爸爸常说古诗文功底好的人,对起对联来,不仅对得快、对得工,还对得有意蕴。请问侯老师,学习古诗文与对对联有什么关系呢?

侯老师:其实古人写诗作文,很多情况下都要讲对仗的,尤其律诗对此有严格要求。比如杜甫《蜀相》即有两联对得很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老杜以律诗著称,其诗句对得更工,同学们在学习他的诗时可注意体味一下。

对对子是一项语文童子功。为着这项功夫的坚实,我们可以多读读对韵读物,比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以下即有两则,两位,你 们来读一读。

(一)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①。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②,天上广寒宫③。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节选自《声律启蒙》)

【注释】①三尺剑:出自《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六钧弓:出自《左传》,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②清暑殿:洛阳宫殿内有清暑殿。③广寒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又作月亮的别称。

(二)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①河左右,参商两曜斗②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③;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④。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⑤,日曈曚⑥。蜡屐⑦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⑧,池亭人挹藕花风⑨。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⑩。

(节选自《笠翁对韵》)

【注释】①牛女二星:即牛郎、织女星。②参商:星名,即参星与商星,语出《左传》。斗:北斗星。③戍旅:守边塞的兵卒。④化用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⑤叆叇(àidài):浓云蔽日的样子。⑥曈曚:日初出将明未明的样子。⑦蜡屐:晋代阮孚好蜡屐,谢灵运亦有登山蜡屐。⑧梅子雨:即黄梅熟时下的雨。⑨藕花风:夏天荷花开放时的凉风。元王恽诗:“人立藕花风。”⑩最末“茅店”四句化用唐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意。

亦萱:侯老师,我每读一遍都有不同感觉。第一次读,只是在找哪个词对哪个,哪一个是人名,哪一个是颜色,等等。第二遍,我发现这两则选自不同选本的片段,都是同一韵部,读来朗朗上口。及至再读,似乎在温习一些诗句、典故。原来对韵中,也有这样多的学问。

侯老师:亦萱同学真是个细心人!读读对韵,对培养我们的语感很有好处。同学们,不妨也采用亦萱的这个“三读法”,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楹联集锦

文化名人联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颂孔子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颂屈原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颂司马迁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颂诸葛亮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颂杜甫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颂欧阳修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颂李清照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颂辛弃疾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颂文天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颂蒲松龄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挽鲁迅(嵌入了《呐喊》《彷徨》两书名)

传统节日联

元宵节联: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瑞雪兆丰年。

清明节联: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端午节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祟;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中秋节联: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重阳节联:步步登高开视野,年年重九胜春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中的新鲜事——老妈也在赶时代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假如爸爸去世啦!
抓螃蟹
昨天的太阳会在今天升起
小河
我的理想
留在我心灵深处的一场雨
雨中的伞
我最喜欢的一部文学名著
感悟人生
我不哭
朝阳赞
秋树
回归集体
我在玉门当知青
元曲《天净沙·秋思》与英译本对比浅析
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问题
后进生心理特征及其改进措施
《魔戒》两个中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刍议
加强高校团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论油画艺术的设计感
简析商标名称的翻译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
商贸活动中商务英语模糊语言翻译策略研究
述评Gile的IDRC模式
浅谈年轻用语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化对策研究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酒店情景英语教学之初体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