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06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继续学习了解自然段(本课指“节”)内容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词语句子确定“得”的三种不同读音。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设计、制作有关课件,收集实物蒲公英、苍耳、石榴等;准备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关的知识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理解生词、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读一读,全班读。
(三)检查自读情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正音。
2、说说每小节讲了哪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三、细读,理解课文诗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这一自然段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2、练读问句:“植物*的啥办法?”
(二)学习第2、3、4、5自然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2、3、4、5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思考: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的办法是什么?好在哪?
2.让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查的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去谈。
3、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一种植物。要求学生各自先做好准备。根据交流的情况,随机点拨,学习有关自然段,加深理解。学习生字词“准备”、“降落伞”、“晒”。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学习生词“知识”。
2、齐读,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四)概括小结。
四、朗读全文。
1、说说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想。
五、作业:
1、把课文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讲给身边的伙伴听。
2、把刚才的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3、练习用“准备”这个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一)检查生字读音、部分难掌握的字形。
(二)尝试听写生字。
(三)听写后,学生各自校对。
二、练习朗读。
(一)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各自主动积极练习朗读。
(二)朗读汇报,交流。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爱读的一段课文,练习朗读。
2、以学生汇报朗读的方式,知道学生朗读、分自然段进行。
例:如被指名学生说自己最爱读的是第2自然段,教师就请全班同学专心听他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根据这位学生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根据需要,为了激发情绪,启发想象,加深理解,可随机调用教学课件中相应的内容辅助教学,必要时教师范读。这样,在学生熟读这一段、读好这一段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以求水到渠成地达到诵读的要求。
三、课堂练习。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练习造句。
准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聪明的小鸟
- 生态园游
- 春天
- 自我介绍
- 小赵老师
- 给金鱼喂食
- 春姑娘来了
- 小猴和皮球
- 春天
- 思念
- 游泳
- 美丽的春天
- 植树
- 我和古诗
- 快乐的周末
- 视觉文化研究
- 科技进步与电影艺术的发展与终结
- 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 中国电影的数字化生存
- 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情况分析
- 污泥、垃圾的OTM好氧生化处理法
- 后现代的英雄神话
- 李行的电影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浅议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 中国电影市场综述
- 废弃甲烷性气体利用中国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另一个战略方向
- 类型人物论
- 城市有机垃圾处理最佳方案探讨
- 生命的凝视
- 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生活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 《吃水不忘挖井人》巩固复习
- 《乌鸦喝水》阅读教案
- 《司马光》我读我思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司马光》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
- 《乌鸦喝水》阅读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阅读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阅读课后研究活动
- 《司马光》课堂实录
-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 《司马光》阅读片段赏析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乌鸦喝水》阅读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