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学常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6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学常识

基础知识之文学常识

一、考点解读

《泰州市二OO八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大纲》语文科“II.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积累与运用”“(一)知识积累”中的“2.文学常识”明确指出:要“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此项考查内容“以教参建议精读的篇目为准”。

二、考点分析

年份题型分值比率考查知识点备注

2005年填空题21.3%作品内容

2006年填空题21.3%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性格

2007年填空题21.3%作家的国籍与名字

三、复习策略

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综观我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形式,都是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结合,来进行考查。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名著作者、年代、主要人物的了解;2、对名著中著名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对人物的评价;3、对名著中著名场景或经典情节的了解。

在复习过程中,应通过合作学习,分工协作,着重整理文言课文与名著的有关知识:①作者、年代;②主要内容、情节;③主要人物的姓名、性格特点以及和他们有关的著名事迹;④对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四、考点要点梳理

有关6部名著的文学常识见《语文中考复习指南》P.19-20;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部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见《语文中考复习指南》P.14-15。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可结合阅读训练时有机穿插。这里梳理的是课本中涉及的文言作品的文学常识。

七年级文学常识

《古代寓言二则》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这则寓言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现实是不可能成功的。

2.《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国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这则寓言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水调歌头》

1.选自《东坡乐府》,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这首词反应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三峡》

1.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2.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3.文章顺序是先写七百里山势,接着写夏水迅猛,继而写春冬美景,最后写寒秋萧杀。

《赵普》

1.本文选自《宋史·赵普传》,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2.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反映了赵普读书专心致志和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奏荐人才的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毛泽东词三首》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2.《沁园春·雪》上阙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阙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3.《卜算子、咏梅》写于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1961年,词的上阙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阙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精神境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的,饱受摧残的形象,感情基调低沉、孤傲。

《古代诗词三首》

1.《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本诗的主要特点是叙事和心理揭示融为一体,诉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2.《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从壮与悲、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八年级文学常识

《七律 长征》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写于1935年10月,这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①腾越五岭、②急跨乌蒙、③巧渡金沙江、④飞夺卢沟桥、⑤喜跨岷山雪。全诗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古诗四首》

1.《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这首诗写于长安,通过春望所见,体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深情。诗的前四句写春城破败的景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中思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别意。

2.《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今江苏南京),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3.《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和词人。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晏子使楚》

1.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2.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跃然纸上。

3.委婉的语气,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至损害两国的关系。

《小石潭记》

1.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沧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2.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先写见到小石潭;接着描写小石潭的概貌,着重写石;再接着写潭中之景,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动静结合;然后写溪流水源,写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

《记承天寺夜游》

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文艺评论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通过月夜景色的描绘,透露了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马说》

1.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杂说》是一组短论,没有揭示要论说的内容。这里所选的是第四篇。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的主旨,“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既照应了开头,又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陋室铭》

1.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守道的生活情趣。

3.作者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

《活板》

1.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

2.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活”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核舟记》

1.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县)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著有《茅檐集》。课文采用“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细致地描述了刻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刻舟的“奇巧”,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刻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刻舟记》的主题是“技亦灵怪矣哉”。

《口技》

1.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2.课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

九年级文学常识

《陈涉世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鲁迅称这部作品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部分记叙了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贯穿文章的主线是陈胜吴广的活动。详写的是起义的筹划过程和起义场面。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桃花源记》

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记”是一中文体,本人以诗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林、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结构全文,虚构了一个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与朱元思书》

选自后人所辑《吴朝请集》,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文学家,做过奉朝请。这篇山水游记小品文(又称骈文)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本文文眼“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照全篇。

《捕蛇者说》

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比较重视文采。本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点明中心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结尾处写法是卒章显态。全文有叙有议,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

《岳阳楼记》

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藤子京的慰勉和规之意。

《醉翁亭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篇游记以“乐”为主线,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胸怀,也包含着寄情于山水以派遣苦闷的复杂心情。

《曹刿论战》

本文选自《左传》,这本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曹刿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取信于民,文中具体指的是“小人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同时在作战时还必须正确运用战术,把握进军时机(彼竭我盈时)和追击时机(辙乱旗靡时)本文紧扣“论战”,以庄公的“鄙”衬托出曹刿的“远谋”,剪裁精当,详略得当,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细,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搏杀写得极略。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史,历史散文集,西汉刘向编订。本文从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国君要广开言路,才可以兴国。

《<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下》,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即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文章采取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出师表》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时人称“卧龙”。表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章,这个表是诸葛亮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出发前给后主刘禅。

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和对先帝感恩图报的一篇深情。

“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前提),严明赏罚(关键)和亲贤远佞(核心),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本文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五、典型习题

1.(泰州市05年中考语文试题)

《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 》。(2分)

2.(泰州市06年中考语文试题)

(1)《水浒传》中有着许多生动的情节,如鲁达“拳打镇关西”, (人名)“醉打蒋门神”,林冲“ ”。 (2分)

(2)除保尔·柯察金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个人物的名字是 ,保尔身上最能打动你的人格特征是 ,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题为《 》的中篇小说。(3分)

3.(泰州市07年中考语文试题)

(1)《格列佛游记》是 (国家)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 的作品。(2分)

【解析】近三年均是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答案及评分标准:

1.《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猫·狗·鼠》、《范爱农》、《琐记》、《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以上8篇写出一篇篇名即可)(2分,每空1分)

2.(1)武松(1分) “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等(1分)(2)朱赫来,冬尼娅,丽达,谢廖沙,瓦莉亚、达雅等(1分)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1分,写出一点即可)《暴风雨所诞生的》(1分)

3.本题2分,一格1分。英国;斯威夫特(江奈生?斯威夫特)。

六、配套练习题

测试要求:

1.了解重要作家的有关情况(包括姓名、朝代或国籍、主要作品及其出处等)。

2.了解文体知识(主要了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及古代诗、词、曲等有关知识)

3.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古代重要的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主人公等)。

4.了解并掌握初中课本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的人物及主人公等)。

测试题:

请选出下列各题中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1. ( )

A.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有些故事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B.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联系的,交错使用。

C.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D.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人物;祥子是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人物;夏洛克是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

2. ( )

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岳阳楼记》以“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子希文,谥号文正。“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幅题岳阳楼的名联

3.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B、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是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自然景物。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幅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4. ( )

A、宋江、鲁智深、李逵、时迁都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B、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述了大家认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篇文章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应该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作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

C、《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作品。

D、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课文,正确的顺序是《刻舟求剑》《三峡》《范进中举》《活板》。

5. ( )

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

B、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黔驴技穷”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黔之驴》。

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6. ( )

A、《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魏学伊《核舟记》、林嗣环的《口技》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故乡》选自《呐喊》,两篇文章中的“我”都是指鲁迅。

D、《春》《背影》的作者都是朱自清,《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的作者都是魏巍。

参考答案:

1. 本题以选择题型考查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由于四个选项涉及的考点面较广,考生平时若识记没有到位,就易选错。回答本题的正确方式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四个选项横向比较,找出疑点,再确证。C 2.B 3. A 4. D 5. C 6. C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梦的边境线
天堂
种在心田上的蒲公英
天冷了……
狂侃世界杯
宿命的伤感
我的生活我做主
心中的那一丝牵挂
锄草事件
走近清玄
当消息传来时
灯下
天依然是天,地依然是地
它让我明白了“家”
感受亲情
农家 农事 农趣(组诗)
汉代石刻造型艺术特征浅析
论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科幻文学依然色彩斑斓
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一点感想
网络文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
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美国高校科研机制探究及启示
浅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自媒体视阈下网络谣言传播特征及消解路径探析
浅析建国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
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传播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2)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怎样阅读童话
2010年中考古诗词默写训练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对联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记叙文结尾法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广告
初中课件,教案和试题汇总(更新中)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篇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默写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试题分类详解汇总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0)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
2010年中考议论复习:中考作文思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