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3
《从军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出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猛打猛冲,屡立战功,频频荣升。
2、理解“从军”
板书:从军
3、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我们从刚学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知道: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一起,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
板书:行。
二、解诗题,知诗人。
4、《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5、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
6、说说你对王昌龄有多少了解?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4、教师范读,青——海长——云——暗雪——山——。好,下面我不说了。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同学们刚才在王昌龄的引领下,到唐朝的边塞转了一圈,看见了哪些景物?(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画图出示以上地方。
6、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
7、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
8、齐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9、多媒体出示古战场图
10、第三句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
11、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是————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不再遭受战争伤痛,我们发誓————
为了祖国的威严,我们发誓————
12、“战地记者”采访戍边将士。
四、体会意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吧。
音乐起。师生齐读(注重平仄。)
五、品悟诗情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管我们只读了几遍,那我们来聊聊吧。
1、读了这首诗,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2`指名说。
3、同学们,这就是王昌龄给我们留下的边塞诗。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就请同学们默默地再读这首诗,请你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特别的感情呢?
3、从哪个字体会到了什么?
六、拓展
1、保卫边疆的将士们呀,我————————
2、搜集有关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飞在新的天空
- 人际大学招生简章
- 发展需要探险
- 聪明的English_teacher
- 春节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 财富是什么
- 惊喜
- 我最爱的一本书
-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 难忘的一个人
- 我的“魔鬼教练”
- 会飞的猫
- 可怜的动物
- 一株小草的见证
- 我的小天地
- 广告森林 2014年2期
- 总统黎元洪的誓言
- 那些叫朋友的人,不是过客
- 请把我的青春小心珍藏
- 尊重的最高境界
- 孩子是你留在世上最后的美好
- 他就是我活着的理由
- 沿着乡土的道路进入诗歌
- 古代女性为何热衷“鞋卜”?
- 《金陵春梦》引发的一桩公案
- 世界在忘却 请记得生活
- 最美丽的拒绝
- 100元钱的暖
- 在国外经历粉碎“四人帮”
- 你什么时候回来
- 有效整合,突显个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第一场雪 教案教学设计
- 7乌塔(语文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习作教学——《编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 《西门豹》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暮江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雨点〉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案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 12。十里长街送总理 教案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掌声》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