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积累·感知】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
孤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治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但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体验·探究】
五.课内语段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实践·拓展】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
②题:
③易:
④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以记其事(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
D:虽死犹存(还,仍然)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为:_______________
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译为: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______的精神品质。
5.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单元评价与建义
参考答案
15.孙权劝学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1.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五.1.①告诉 ②像 ③好处 ④于是
2.略。
3.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
4.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乃始就学‖及鲁肃…… 孙权劝学,吕蒙赞学。
6.对话(语言)描写。
7.略。
六.1.①背着 ②写 ③更换 ④去世,死
2.C
3.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
②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
4.在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勤奋学习
5.行尸走肉。常用来比喻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稀里糊涂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6.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狗狼犬
- 雨中的小公园
- 写景两则
- 我爱春天
- 春来了
- 红色之旅之后感
- 西岭雪山游
- 藏在老胡同里的《新华日报》旧址
- 校园里的梧桐树
- 愉快的双休日
- 红色之旅后感
- 繁华背后的冷清
- 参观合肥市科技馆
- 铜鼓的大山
- 春
- 杭州德清莫干山
- 固安国际自行车运动公园
- 虞山国际森林公园
- 云端 瑞士
- 城郊野地儿
- 寻路科西嘉岛
- 漫漫长途岩与路
- 绵阳富乐山
- 天堂口 瓦纳卡
- 定向越野的寻道者郝双燕
- 布道玩转快乐的奔跑游戏
- 岩塞与摩托
- 定向越野带着高智商跑步
- 中国传岩 2015年2期
- 上海SMP公园土坡场
- 语文S版第二册12《轻轻地》教学设计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设计
- 《语文百花园一 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案教学设计
-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案教学设计
- 《大卫》教学设计 教案
-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设计
- 《女娲造人》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飞天梦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