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内容预览:
19《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设计人:范书颖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资料助读
孟子“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苟得 辟 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 不屑 乡为身死
一、 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 概括本文主旨
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二、 结合原文 把握内涵
边讨论边明确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4、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三、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四、中考链接
(一) 贵阳市(09贵州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2.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3.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________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__________ ”比“_________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4.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二) 庆阳市(09甘肃省)
1.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
C. 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
E. 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___________
5.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鱼我所欲也》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二 1、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2、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4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四、中考链接(一) 贵阳市(09贵州省)
1、加.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4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3.举例 义 生 (3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二)庆阳市(09甘肃省)
答案:1、B D
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它。
3、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4、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请你包容我
- 战胜自己
- 我的故事
- 老照片的故事
- 我看传染病
- 我不是傻子
- 我最需要反省
- 真情——母爱
- 擎起明天的太阳
- 一件怪事
- 小船
- 苦难童年的写照——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 时间·丰富·生活
- 体验读书
- 我的哥们曹操
- 第四章太原保卫战
- 留下这颗子弹
- 第一章祖宗的遗憾
- 画钱容易画画难
- 朴实见“风华”真实绘“青春”
- 咸蛋小子(短篇小说)
- 北京爱情故事
- 人人当骨干个个是标兵
- 第二章风雨欲来
- 第十四章剿灭之战
- 第十章兀术南下
- 第十二章宋金大战
- 南方有个北方姑娘
- 第十一章宫廷政变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文全解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练习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教学研讨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课文研讨
-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
-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练习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教学研讨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