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古诗二首:舟夜书所见、江上渔者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培养通过诗句展开想象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背诵课文。默写《舟夜书所见》。
教学重点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描绘的美丽景色。
2.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词句的理解浮现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导言:我国古代诗人留给我们无数光辉的诗篇。许多诗在短短的几行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使人越读越有味道。这里的两首古诗就是这样,每首诗虽然只有四行,却写出了很美的景,很深的情。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舟夜书所见》。
1.介绍诗的作用,《舟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他是浙江海宁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多诗是通过行旅见闻来描写山川风物的。
2.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加以理解。(理解“孤”、“簇”。)
3.检查朗读,同学们认真听,指出不足,给予纠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题目的意思。“舟”是什么意思?(船)“书”又是什么意思?(写,记)“所见”呢?(见到的东西)谁所见到的东西?(作者)所以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记作者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二)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舟夜书所见》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
(三)学生自学,然后汇报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词句。
(四)理解字词,体会句意。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1.作者在夜间看见了什么?(看图)
“月黑见渔灯”。
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同“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
“孤光一点萤。”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
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是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2.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微微风簇浪”。
簇:读cù,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
散:散开。作:变作,变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讨论这是为什么?
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3.这些景物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孤光一点萤”到“散作满河星”的景色变化。由“静”到“动”的神奇画面。
4.诗人所见到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美)
5.怎么美?体会渔灯的变化。
诗人观察仔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而且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五)小结,这首诗,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那静态的美妙景象。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三、指导朗读
这首诗是五言诗。它的读法是“二、三停顿法”即前面两个字和后面三个字中间要有停顿,第三个字要读重些,声音拉长些、逗号、句号要有区别。
(一)指导朗读,读出意境,读出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出示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加黑词语的意思,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舟夜书所见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三)背诵课文。(要求会默写。)
四、处理生字
(一)区分“鱼”、“渔”
(二)“孤”字左边是孑旁,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右边是“瓜”不是“爪”。
(三)“萤”下面是虫,要与“莹”、“荧”区别用法。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一)介绍诗的作者,《江上渔者》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他是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许多著作为古今传诵。
(二)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加以理解。(理解“但”、“出没”。)
(三)检查朗读,同学们认真听,指出不足,给予纠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题目的意思。“渔者”是什么意思?(打鱼的人。)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二)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江上渔者》前两句是什么意思?后两句讲的是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
(三)学生自学,然后汇报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词句。
(四)理解字词,体会句意。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1.理解诗中前两句是什么意思?(看图)
“江上往来人”。
往来:来来往往。
这句话是说江上来来往往的人,意思是在这一带走过的人。
“但爱鲈鱼美”。
但:只。鲈鱼;银灰色,是食用鱼类之一。
美:鲜美。
这句话是说,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2.后两句讲的是什么景象?
“君看一叶舟”。
君:你。一叶舟:一只小船。
小船,远远看去像树叶一样,所以叫一叶舟。
这句话是说,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
“出没风波里”。
出没: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就是风浪。
这句话是说,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3.重点理解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
(吃鱼的人。)(捕鱼的人。)
4.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
(行人喜爱鲈鱼的鲜美。)
(捕鱼人的艰辛。)
5.从哪儿看出捕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出没风波里”的惊险场面,在头脑里展开想象,浮现出画面,我们就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这样想才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捕鱼人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作者同情劳动人民。)
(五)小结,这首诗,前两行讲江上行人喜爱鲈鱼的鲜美,后两行讲捕鱼的艰险。联系起来,是讲吃鱼的人要想想捕鱼人的艰苦。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三、指导朗读
这首诗仍然是五言诗,同第一首读法相同。
(一)指导朗读,读出意境,读出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出示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江上渔者
但爱鲈鱼美
出没风波里
(三)背诵课文。
四、处理生字
本诗只有一个生字。
“君”字第二笔要出头。
板书设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姐弟之间的“战斗”
- 花季的雨悄悄地来了
- 感悟之曲
- 坚持——成功
- 阅读中的快乐
- 当前大学生的“毕业扔”
- 那一次,很满足
- 五彩缤纷的世界
- 我因妈妈而自豪
- 课外阅读的乐趣
- 游鹰峰岭
- 春颂
- 我们曾经,很快乐
- 留在我记忆深处
- 我的外婆
- 被刺7刀的身体,成了学校最后一道门
- 那些年,我们迎来送往的国礼
- 你努力,我加油
- “不务正业”的邮差
- 窦唯给女儿的两份嫁妆
- 用父爱挖就的鱼塘
-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
- 一句话成就六小龄童
- 开国领袖和他们的“小伙伴”
- 两千年的政治“隐语”:讽谏、避讳与文字狱
- “卡通”粉笔写出“粉笔大王”
- 我的转身:从奥运冠军到淘宝店主
- 我们的“中国梦”
- 8000网民助潘壳蚨映晒δ嫦
- 张治中与张自忠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课文复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古文)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一厘米》课文复习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课内阅读期末复习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捕蛇者说》课文复习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课文复习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文《孔乙己》课文复习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大小猫洞》课文复习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草莓》课文复习
-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大纲:第一单元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囚绿记》课文复习
-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外文言文期末复习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世上没有傻问题》课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