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1
两小儿辩日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感受古文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交流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出 日中
一儿 近(车盖) 远(盘盂)
26 两小儿辩日 孔子 不能决也
一儿 远(沧凉) 近(探汤)
资料提供者:龙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风筝飞呀飞
- 我的家庭
- 隆假如我会克
- 感恩
- 当官的烦恼
- 假如我会克隆
- 快乐的一天
- 大课间
- 包粽子
- 我向往的小塘
- 家乡小镇
- 20年后的中国
- 不想长大
- 时代的打假
- 和月亮聊聊天
- 清远市飞来峡镇水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分析
- 陈染文学作品中超女性意识特征研究
- IPX网络互连方案研究
- 小屏Windows任务栏不纠结
- 轻松制作视频、照片串烧
-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内涵式发展浅析
- 云盘还有别样用法
- 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研究
- 激发学生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参赛
- 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项群特征研究
- 论高校二级单位办公室工作的提升
- 浅谈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
- 无惧大屏 单手玩转
- 深入键盘操作(三)
-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分析
- 练习1-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 识字1-精彩教案好
- 《2008,北京》教案之二
- 《秋游 》课文内容
- 《2008,北京》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单元目标
- 识字4 -课文内容好棒
- 秋游-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 英英学古诗-珍品教案教学设计
- 《2008,北京》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2008,北京》教案之一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精品教案
- 《识字1》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