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图片或读文章。
(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
2、放三峡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
①谈收获。
②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
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
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2、朗读指导。
(1)分小组读。(按兴趣,可分为早、中、午、晚四个小组)
(2)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评仪,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2、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3、活动:制作《三峡之秋》音乐风光解说片
(1)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说。)
(2)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包括:①背景音乐若干段;②图片资料50幅;③PowerPoint应用程序;④麦克风。)
(3)学生按兴趣分组,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4)成果汇报交流。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片子和最佳解说员。
五、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
2、喜欢朗诵的你,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喜欢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词。
4、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三峡。
5、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校园之秋》。
6、喜欢旅游的你,为三峡写一段广告词,为三峡作宣传。
7、兴趣广泛的你,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的信息,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电子画报。
……
板书设计: 三 峡 之 秋
时间 景物 特点
早晨 露水(橘树、柚树) 清新而明丽
中午 长江 热烈
下午 雾(长江) 青色而透明
夜晚 长江、峡谷 宁静而神秘
-
资料提供者:白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我家
- 相处、分离
- 悲伤的香樟树
- 鱼儿之恋
- 我的时间
- 美丽的蜕变
- 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学会坚强
- 我的反思
- 令人头疼的妹妹
- 我的理想
- 我现在的班主任
- 母爱桥
- 出租时间的孩子
- 菜场捉贼记
- 因为有圆
- 苗寨的思考
- 能动借鉴,风格彰显
- 综合文化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及培育机制研究
- 婉约和儒雅
- 试论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措施
- 探究新形势下创新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 “末班车”
- 与自然对话
- 山水画浅悟
- 浅析永乐宫壁画的色彩残缺痕迹
- 现代设计中唐山皮影文化创新应用
- 中西思维方式之绘画审美差异
- 油画中的光线意境论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恐龙》教学设计一
-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设计二
- 《狼和鹿》教学实录
- 重现史前时代 畅游恐龙世界——《恐龙》多媒体教学设计
- 多项比较 深入探究——《狼和鹿》教学设计评析
- 《狼和鹿》教学设计二
-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设计一
-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二
- 《跟踪台风的卫星》说课稿
- 《水上飞机》教学设计三
- 《水上飞机》教学设计二
- 《恐龙》教学设计二
- 《狼和鹿》教学设计一
- 薄俊生平等教育《狼和鹿》教学实录
- 《恐龙》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