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17
观潮 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
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资料提供者:张端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九十九点五
- 爱
- 我的妈妈
- 慢节奏的林雨涵
- 难忘的绰号
- 我家的“活宝”
- 顽皮可爱的表弟
- 我的好朋友
- 增肥进行曲
- 谈谈我
- “汽车男人”“卡门”
- 我敬佩他
- 坚强的小女孩——观四川大地震有感
- 美好的心灵
- 贪吃的妹妹
- 自卫权适用的法律问题
- 浅谈运用多种形式优化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 广西北流日用陶瓷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1)论文
- 我国运动员无形资产保护研究
- 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1)论文
- 浅谈制约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与教研对策
- 论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 权利质权制度的困惑与出路
- 试论赣南脐橙深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论文
- 同居问题及其法律思考
- 论死者的名誉权及其保护
- 对于简析校园旅游产品开发对策(1)论文
- 物流信息平台的区分及规划运营模式探究(1)论文
- 浅谈熏陶说——刍议创设一个相对理想的语文环境
-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性初探
-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疑导式教案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