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17
《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2、《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阿里山云雾的神奇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爱美情趣。了解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里山云雾的神奇景象,理解“莫名的惊愕与喜悦”的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雾吗?在有雾的天气里,感受过大雾的神奇吗?山里的雾和平原的雾是否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阿里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二、解题
阿里山在哪里?你了解它吗?(有学生可能听过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可让其演唱,先让学生对阿里山有一个美的印象,以提高其兴趣。)
雾和云雾一样吗?课文为什么说“欣赏山间的云雾”?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1.读准字音,弄清词义。
2.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美妙的词句。
四、探讨课文内容
1.讨论第一段。
这段告诉我们了哪些内容?(观雾的时间——雨后;观雾的地点——去姊妹潭的路上;欣赏的对象——山间的云雾。)
2.讨论第二段。
(1)指名朗读,师生评读。
(2)这段写了云雾的几种情况?“有些……有些……有些……有些……”你能发现这个句式的特点吗?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描写对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里山云雾强烈的喜爱之情,而且使语言的节奏和谐、流畅,富于旋律美。)
(3)怎样理解“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景象描述一番。
(4)学生欣赏插图中的云雾画面。
(5)学生总结: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6)感情品读。
3.讨论第三段。
轻声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想象“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的不同状态,并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来。
(2)感情读文。
(3)学生总结: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4)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因其变化多、快而惊愕,因其精妙、神奇、变化万千而喜悦。)
五、总结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1、《同步》相应练习。
2、摘抄好词佳句,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
没有风的时候:静止、温文沉静、图画似的景致
2、《阿里山的云雾》 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有风的时候:翻滚、奔涌、升腾、追逐,变化万千
资料提供者:pang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冬逝春
- 我永远也忘不了的那一天
- 飞雪
- 记事作文:我清清楚楚地记得
- 秋叶遐想
- 秋
- 春雨
- 春
- 农季
-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
- 秋
- 悲伤的冬天
- 夜月
- 凝固了的雨
- 青荷一叶馨香脆
- 东坡焕发才女群
- 胡风古体诗词的情感世界
- 读林峰先生《赋》
- 生新奇丽话构思
- 遗爱湖公园赋
- 起句如何生花
- 我与田园诗词的渊源
- 中秋赠红其拉甫边防哨所官兵
- 蓄养“四气”壮诗魂
- 摘一片云赠与君
- 纪念杜甫诞辰千三百年赋并序
- 程菊仙《喝火令·山妹》点评
- 梅玉荣 李俊杰 安位 刘祖阡 陆建明 张兆仁 黄健 黄美玲
- 香江一帜壮诗坛
- 2010年中考文言文训练:《唐雎不辱使命》
-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题方法归类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段综合考察
-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重点(1)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照应,前后呼应波澜生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过渡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名著导读
-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8)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结尾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开头,落笔有神引人入胜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音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专题探究考查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言表述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主题文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