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泰安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达标试题及答案

泰安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达标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泰安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第一单元达标题

语文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新闻两则》达标试题A卷

一、新闻知识填空:

1、新闻就是及时快速、简要明了、真实准确地报道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件的实用文体。它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_。其中_是新闻的生命。

2、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_的六要素,即___、事件的发生的____。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 击 溃( ) 绥靖( )(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

4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

二、阅读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 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6.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7.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8.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 ”。

9.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

《新闻两则》达标试题B卷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横渡(hénɡ) 歼灭(qiān) B.锐不可当(dānɡ) 要塞(sài)

C.阻遏(jié) 鄂(è) D.绥靖(suǐ jīnɡ)

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3.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 主体

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

4.填空。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

(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5.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中“此种情况“是指___________。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7.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说明 B.记叙 议论 C.议论 抒情

D.说明 议论

《新闻两则》达标试题C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 击 溃( ) 绥靖( )(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

2.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

3.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 (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6题。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5.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

6.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这句话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8.选文第一段明确说明“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爆炸”,为什么又说“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是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呢?

9.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10.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后,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了什么态度?

11.对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宇航局的专家们作了几种推测,各是什么?

12.选文第二段中哪些语句表明事故原因未有定论,只是推测?

1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意思。

三、试一试

14.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笔。

(1)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A卷

一、1 、2、3、略

4、①不能。如果去掉“不含”,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②好。“不料”一词褒贬鲜明,充满了嘲讽,同时也显出了我军的神勇;③“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不一定消灭。连用两个词表现了不同的作战结果,语气准确、简洁。④“树木”是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森林”是扩大了根据地;“生了根”是根据地巩固了;“枝叶茂盛”是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体现语言的生动、形象。

二、(一)5.不料 首先 已

6.B 7.真实,及时。

8.句(1)前半句

9.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B卷

一、1.B(A.歼jiān;C.遏è;D.suí jìnɡ)

2.C 3.B 4.略

5.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藐视敌军,赞扬我军。

6.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详略得当,略写点明我军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详写则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

7.B

C卷

一、略

二、5.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及记者姓名。

6导语

7.“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8.因为阿波罗飞船的爆炸是在发射台上,并没有升空;而“挑战者”号是升空后在空间爆炸的,所以说是“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9.概述“挑战者”号爆炸情况及事故严重的程度。

10.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美国宇航局官员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

11.两种:燃料箱尾部断裂;助推器燃料外泄。

12.“据……专家说”“可能”“有的专家认为……的迹象”等词语表明事故原因未有定论,只是推测。

13.报道事故原因的调查情况。

三、14.(1)中国连派克钢笔都生产不出来。(只要答出讥讽之意即可)

(2)钢笔是战利品,这支钢笔是美国的耻辱,是美国败于中朝人民之手的明证。(只要答出针锋相对之意即可)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卓敦精神
平凡就是真理
《狂人日记》读后感
繁花落叶——读《活着》
人民的好战士,人民不会忘记
青春在身后划过——读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有感
感言
青春纪念册
无法结局的结局
心中的海——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世上的很多事是不说的
有感与余求雨的《道士塔》
忧郁中伤感
沈从文,羡你三尺浪漫
生活
科波拉家族的传承
家具设计之魅力
关于平面设计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意境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表现方式
信息时代标志设计中的多形态标志设计
浅析纳西族东巴舞的文化特征
面向自助旅行的网站设计思考
残缺后的完整丑陋下的真美
试论日本的传统服饰
中国网络游戏进军泰国市场的广告策略
浅谈造型艺术的形式和构成
试论表演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从摆手舞看土家族的民族思想
艺术的价值观
关于电影《阿甘正传》的艺术赏析
月亮姐姐的新伙伴 教案教学设计
雪花 教案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大象博士请助手 教案教学设计
啄木鸟与大树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教案教学设计
凶兔运南瓜(说话训练) 教案教学设计
龟兔赛跑 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 教案教学设计
五彩池 教案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 教案教学设计
乌云 大风 闪电 教案教学设计
江姐 教案教学设计
背篼(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