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4-12-25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内容预览:

27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寥寥数语( ) 秣陵(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怀民亦未寝( ) 水中藻荇交横(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答谢中书书( )②五色交辉( )

③四时俱备( )④晓雾将歇( )( )

⑤夕日欲颓( )( )⑥沉鳞竞跃( )

⑦念无与为乐者( )⑧相与步于中庭( )( )

⑨积水空明( )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填空题。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号 ,有“ ”之称。谢中书即 。

②苏轼,与其父 、其兄 合称“三苏”。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 、 、 ,以及唐代的 、 。

4.翻译下列语句。

①清流见底②五色交辉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⑥水中藻荇交横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8.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9.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10.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1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1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1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1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 ,再 ,最后 。

(三)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徙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阅读本文,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冻风时作 ②未百步辄返

③娟然如拭 ④ 面

⑤茗者 ⑥罍而歌者

18.翻译下列语句: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19.请你把本文写景的语句和抒情语句在原文上标出。

20.找出本文的比喻句。

三、写作

21.记一次郊游

要求以写景为主,同时写出自己的心情。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Section targeting

参考答案:

一、1.liáo mò tuí lín yuè yù qǐn zǎo xìnɡ

2.①回复信 ②交相辉映 ③全、都 ④早晨 消散 ⑤将要 坠落 ⑥(借代)鱼 ⑦考虑,想到 ⑧共同、一起 在 ⑨形容水的澄澈 ⑩只是 清闲的人

3.①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山中宰相 谢微 ②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韩愈 柳宗元

4.①清澈的河流现出河底 ②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③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猿和鸟儿不住地啼叫 ④还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山异水的人 ⑤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⑥(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二、(一)5.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6.“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7.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9.……共谈‖高峰……仙都‖……

①层:引子,引出写景

②层:具体写景

③层: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10.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二)11.月色美,触景生情。

12.“庭下如积水空明”发挥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

13.月色皎洁。空灵。

14.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16.叙事 描写 议论。

(三)17.①起 ②就 ③擦 ④洗脸 ⑤煮茶⑥端着酒杯

18.①高高的柳树夹住堤的两岸,肥沃的土地微微有些湿润。②用泉水烧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丽的衣服骑着驴子的。③这才知道郊野以外何尝没有春天。

19.写景的:“高柳夹堤,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清澈见底”,“柳条……柔梢披风”等。抒情的:“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凡曝沙之鸟……皆有喜气”。

20.比喻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娟然如拭”,“如倩女之 面,若脱笼之鹄”等。

三、21.(略)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生活
离开
我需要空间
一场战争
太阳从地平线升起
非典
单纯
你的委屈
母爱
中秋
有书相伴的日子
青春岁月
盛饭
校园拒绝邪教
老师给我的鉴定
们为什么爱迟到
如何“逍遥法外”?
拨开模糊的雾霭
浅论电视栏目的色彩包装
浅谈李益诗歌及其意象
无处不在的催眠
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语用策略分析
让梦想拐个弯实现
浅析日语中区分汉语与外来语的必要性
毛阿敏的后现代生活
一切都在印象里成全
浅析媒介传播的社会性
试析魏晋士人的一网深“情”
解读龚自珍及其诗集《己亥杂诗》
从小就开始走你追求的道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竹林深处人家》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水平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树林和草原》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