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秋水

一、文学常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散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重点字词

1.通假 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 通假字

2.活用 轻伯夷之义者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顺流而东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3.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4.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三、道理

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 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列子,列御寇,战国,道家学派。《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

二.重点字词

1.通假 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 聪明

始一反焉 反-返 返回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无 没有

2.特殊句式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3.古今词义

(1)虽我之死(即使)(2)何苦而不平(愁) (4)而山不加增(更加)

三.写法特色

神话结尾。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这同一般的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

愚公反驳。这段话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移山困难。路途遥远,工具简陋,山大且高,人手不足。

四、人物形象

愚公 有远见 有毅力 智叟 鼠目寸光

五、道理

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

一、文学常识 韩非 法家学派《韩非子》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 齐-剂 说-悦 汤-烫 还-旋

2. 故:特意 索:寻找 属:管,掌管

3.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成语:讳疾忌医 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三、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

四、道理

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

启示: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Section targeting

捕蛇者说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重点字词

实词总结

为 ①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为了。“故为之说”。

岁 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 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超过。“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毒 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③ 毒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生 ①活,使--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饲。“谨食之”。

虚词总结

而 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③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⑤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

以 ①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⑤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之。“时而献焉”。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呢。“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于 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到。“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三、中心思想

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四、写作特色

(一)使用衬托突出重点。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二)使用对比表现主题。

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诗词五首

一、谋篇立意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历程,通过描绘塞外奇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抑郁孤寂之情。

《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无题》这首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浣溪沙》这首小令,通过惜春表达了作者感伤年华飞逝,好景不长的惆怅思绪。

《水调歌头》全诗借中秋之夜的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二、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对仗句,对仗工整。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又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商女不知亡国恨”。此句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讽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以及沉溺于歌舞升平境界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谐音的方法,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着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消逝,但新的事物总是以新的面貌在不断地出现,生活不因消逝而变得虚无的道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换一个角度看春游
雨后的校园
晚霞
恋夜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四季爱变
蓝色天空
古桥断情
寂寞的樱花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泪水洒落的季节
回忆
这时的季节
永远的樱花,永远的泪
诗意的变换,桃源的变形
城市环境雕塑的寓意之美
群众文化活动中舞蹈的编排
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牵我心灵入秋水
论八大山人对中国画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铜管乐器中号嘴的运用探讨
东汉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形象研究
浅谈波德莱尔与闻一多诗中死亡意识的相似性
浅谈电视编导的能力与素质
战争背后的爱情憾事
白居易闲适诗《问刘十九》的传播及文化效应
影视动画中虚拟与现实影像的融合研究
浅谈审美感受与审美客体及审美主体的经历相关
美剧《生活大爆炸》热映的理论思考
中考冲刺复习:河北省近五年中考语文试卷回放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半命题作文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综合实践专题演练
2010年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精选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全命题作文
08年-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照
08年-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照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材料作文
广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命题特点
2010年中考复习指导:材料作文写作
中考满分作文:万能开头30例
2010年绍兴中考语文试卷难度点评
河北省近五年中考试题综合分析
安徽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