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5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题

内容预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持之以恒(héng)

B.诘难(nán) 锲而不舍(qiè) 味同嚼蜡(jiá0)

C.滞碍(zhì)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g)

D.诓骗(kuāng) 豁然贯通(huò) 袖手旁观(guān)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一帆风顺 模式 地大物博 B.不知所措 创意 怀古伤今

C.孜孜不倦 灵感 前扑后继 D.不言而喻 推敲 自欺欺人

3.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1)是否存在____________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____________事物的真相。

(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____________虚心的态度。

A.富余 发现 拿 B.富有 发现 抱

C.富有 发明 拿 D.富余 发明 抱

4.“产值由每月两百万元变成四百万元”。如改为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原来每月产值两百万元,技术革新后,产值翻了一番。

B.原来每月产值两百万元,技术革新后,产值达到原来的两倍。

C.原来每月产值两百万元,技术革新后,产值达到了一倍。

D.原来每月产值两百万元,技术革新后,产值增加了一倍。

5.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现实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6、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读书》是一篇杂文,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培根。

B.马南部是邓拓的笔名,《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

C.《论读书》是论述读书的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阐述读书的重要作用。

D.《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先破后立,层层论证。

7、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2分)

上联:译著堂未成荫,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8、按要求修改下面短文。(4分)

勇敢的人才能创造事业。①如果一个人走路怕摔,吃饭怕噎,那还谈什么事业!当年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几个庄稼汉,他们在全国率先搞起了联产责任制。②小岗村的人就是凭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敢,开辟了新天地。记得小泽征尔,这位著名的日本指挥家,在参加一次国际比赛时,③面对评委设置的一个小小的故意错误,他两次直截了当地说:“错了!一定是乐谱有错!”顿时,评委们报以热烈的掌声。④生活犹如激流,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游过去;⑤事业犹如高山,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翻越。

标有序号的五个句子有两个是病句。

(1) 句(填序号)中的“ ”应改为“ ”。

(2) 句(填序号)应改为 。

9、诗歌鉴赏。(共7分)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意境体会,其实作者写送别,表达了 的感情。(2分)

②诗歌运用了 的写景方法,其中第二联是写 景,第三联是

写 景。(2分)

(2).颔联中的哪些字炼得好?为什么?(3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28题。

(一)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10.作者批驳的论点是什么?(2分)

11.请概括第二段的内容。(2分)

12.应该怎样理解“不求甚解”?(2分)

13.作者对读书的观点是怎样的?(2分)

14.结合你的读书实践,谈谈学了这篇文章对你的启示。(2分)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Section targeting

(二)《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日:“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杨雄《法言·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更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来,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15.读完全文,概括出全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关系。(2分)

17.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阐明__________的道理。(2分)

18.请你为第③自然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2分)

19.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联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

①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②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的。

③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蕴味。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作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④我自己在十几年的实践中常常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中的观点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曾多次有过这样的经验:想用某本书中某一观点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作下笔记,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减少了。

⑤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第一,可以吸取典范作品先进的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加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古人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多下苦功夫读些书,作文时就从容不迫。

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句中的“理想的效果”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6分)

(1)

(2)

(3)

22.选出与毛泽东、列宁有关读书的论述意旨最相近的一项( )(2分)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中的“门”和“钥匙”各比喻什么?(4分)

(1)“门”:

(2)“钥匙”:

24.第三自然段中使用的几个论据是依据什么顺序安排的?用文中的一个短语回答。(2分)

中考学习小组 中考必备!

Section targeting

(四)《第一等学问》

①什么是第一等学问?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这句很朴素的语言,不仅通俗地道出了深邃的哲理,而且点出了做人的第一要素。

②遇事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那些功利主义者,世俗之人,凡夫俗子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那些超尘拔俗,心慈好善,像白求恩、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事当前先替别人打算的人才真正算是掌握了程颐所讲的第一等学问。

③当然这第一等的学问绝非只是高人雅士们的专利,只要具有一颗仁厚之心,一颗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为他人想一想的平常心,无名小卒,平头百姓也同样可以学得。学会辩证看问题,你就会发现,你为别人着想。别人同样也会为你着想。常言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讲的就是这个理儿。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提供别人光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就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我们且不急于给这位盲人戴上顶高尚之人的高帽子,但他确实称得上有思想、懂得人生哲理的人。

④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别人帮助,这一点不要说人类,就是在动物界也是如此。达尔文经多年的研究发现,动物界也有同类互助的表现。如果说同类互助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性,那么为别人着想则是人类历经磨难,抗争自然,战胜自身的美好品德的升华。你为别人着想或许并不希冀得到等价的回报,然而使你料想不到的是,越是这样恰恰越得到了回报。慷慨无私地为人着想,就像播种,总能看到收获,尽管这种收获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但有良心重情义的受益者终究会把爱的种子珍藏于心,直到永远。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6.第②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围绕中心句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作者用盲人的故事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28.请写出一句与“助人”有关的名言警句。(2分)

三、作文(50分)

29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知道:笑脸有多种:微笑、嘻笑、奸笑、哭笑、哈哈大笑、皮笑肉不笑……

笑还引申出笑谈、笑话、笑柄、笑星、笑剧……

笑逐颜开、笑容可掬、笑哈哈、笑眯眯、笑嘻嘻……笑是人的本能。

笑是关切、友善、自信、成功;笑能化解矛盾,融化愁绪。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英文中亦有这样的说法: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 (笑是最好的药)。据说医院有“大笑疗法”,笑到病除。

笑比哭好。人们总是祝愿天天开心,笑口常开。然而,有人整天或因工作繁忙、学习紧张、生活奔波、家庭不幸、身体病痛等原因忘记了笑声。

请以“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B(“难”注音应是“nàn”。) 2.C(“朴”应为“仆”。) 3.B

4、C 5、D 6、A 7、呐喊

8、.(1)②勇敢勇气(或勇敢的精神) (2)③面对评委故意设置的一个小小的错误

9、(1)①对故乡的眷恋的感情。

②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的写景方法,二联写实(远)景,三联写虚(近)景。

(2).第二联中的“随”“入”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辽阔的原野。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

10.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11.从“不求甚解”的出处,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12.“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领会要旨。

13.读书的要诀在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14.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从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对自己实践的评析来谈都可以。)

(二)

15.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

16.引证或道理论证读书与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之间的

17.对比论证、事例论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读书要选好书)

18.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只要有关读书的名言即可。)

19.示例:汪精卫充当汉奸;李洪志邪教害人;成克杰贪污受贿;张君杀人抢劫等。

(三)

20.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21.(1)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知识。 (2)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3)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22.B 23.(1)某一个问题。(2)某一个观点。

24.时间顺序古今中外

(四)

25.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学问。(或“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遇事肯为别人着想。”)

26.遇事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27.遇事能替别人着想这一学问,平头百姓也能做。(或“你为别人着想,别人同样为你着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8.示例: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人。(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作文(50分)

29题,根据分项分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换一个角度看春游
泪水洒落的季节
这时的季节
永远的樱花,永远的泪
回忆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雨后的校园
四季爱变
古桥断情
寂寞的樱花
恋夜
蓝色天空
晚霞
浅谈波德莱尔与闻一多诗中死亡意识的相似性
浅谈电视编导的能力与素质
浅谈审美感受与审美客体及审美主体的经历相关
铜管乐器中号嘴的运用探讨
战争背后的爱情憾事
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白居易闲适诗《问刘十九》的传播及文化效应
美剧《生活大爆炸》热映的理论思考
东汉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形象研究
牵我心灵入秋水
群众文化活动中舞蹈的编排
诗意的变换,桃源的变形
影视动画中虚拟与现实影像的融合研究
论八大山人对中国画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城市环境雕塑的寓意之美
安徽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中考冲刺复习:河北省近五年中考语文试卷回放
2010年绍兴中考语文试卷难度点评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全命题作文
08年-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照
中考满分作文:万能开头30例
河北省近五年中考试题综合分析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材料作文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半命题作文
2010年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精选
2010年中考复习指导:材料作文写作
08年-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照
广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命题特点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话题作文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综合实践专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