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初二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内容预览: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并积累。
掌握消息(新闻)的结构及要素。
理解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掌握加点字的读音。
凝重( ) 紫荆( ) 停泊( )
掩映( ) 世人瞩目( ) 旗帜( )
接载( ) 降落( )
2、词语积累
凝重:
掩映:
瞩目:
易帜:
接载:
序幕:
子夜:
退役:
陈迹: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 、 、 、 、 。 而新闻的结构的五部分是 、 、 、 、 。两者不能弄混淆了。
二、理解文章主旨
标题的理解:这篇通讯很有特点。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这则通讯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盛事的回顾,证明了只有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欺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阅读与写作上,要求学生了解消息及特写性消息的特点。学习作者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三、结构分析
(一)导语
(二)主体
时序结构
主体部分共九个自然段,可分四层。
第一层( ):
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地点: 。时间: ,降旗。 ,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第二层( ):
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
时间: ,仪式开始。 ,降旗。
第三层( ):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地点: 。
时间: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
第四层( ):
时间: ,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文章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作新闻速写、新闻素描。主要是运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使某些精彩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结构,本文就是由四个主要场景构成:
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 ;
第二个场景:晚上6点15分, ;
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
第四个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 。
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四、重点语句分析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句话是对港督府的描述,但这句话告诉了世人什么?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句话反映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当堂训练
抄写自主学习部分,1、2、3题。
谈谈你透过本则新闻看到的东西。
参考:从国家的领土主权来谈;从国家综合国力来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中国,祝福你!
- 灰鸟的森林
- 惊心动魄的考试
- 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孤单
- “十一”华诞——国庆60周年
- 笑着流泪
- 感受,本质的美好
- 旅游记事
- 月光下的女孩
- 心灵的呼唤
- 爱
- 读
- 幸福原来这么简单
- 我爱你——中国
- 纯凉记忆,触动了我的心灵
- 概说张爱玲创作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 一毛钱的情谊
- 文似看山不喜平
- 镌刻在綦江岸壁上的记忆
- 谒韩园,话韩愈
- 鲁迅弃医从文的别种原因
- 历史博物馆游记
- 莫让“朋友圈谣言”浪费社会成本
- 解读莫言《生死疲劳》的叙事方式
- 秋在诗里摇曳(外一篇)
- 珍惜当下(外一篇)
- 论《伤逝》的虚空
- 故乡水事三题
- 一寸相思一寸灰
- 论萧红生命的流亡意识:逃离呼兰河
- 学习方法:语文知识点记忆方法大全
- 语文背诵技巧:如何背东西背的快?
- 201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鲁滨孙漂流记》
-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6)
- 201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201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格列佛游记》
-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练习(4)
- 中考语文复习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相关练习
- 初中语文全六册特殊句式汇总(苏教版)
- 201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童年》
-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7)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 最后一课教案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练习(5)
-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