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日历》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日历》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日历》教案

内容预览:

第二单元 生之机趣

3 日历

编写:王诚燕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2是重点,目标1是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专注地朗读文章至少3遍,并抄写重要词语2遍:

倒行逆施 刻骨铭心 黯淡无关 侥幸 拍摄 纯粹

2、结合课后练习,先自我思考。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仔细朗读文章,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步骤:

1、检查课前预习成果。

①听写课前抄写的6个词语,并有选择地让学生口头造句。如:刻骨铭心、黯淡无光。

②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明确:写时间,写生命;告诉我们时间易逝,生命易逝,要倍加珍惜(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重要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看法)。

2、朗读文章,感知文章深意。

①既然同学们知道本文不只是写日历,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是时间与生命。就请大家再次专心致志地朗读文章一遍,再次感知文章的深意。

(自由朗读,感知深意)

②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

第一组朗读2—3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第二组朗读4—6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第三组朗读8—9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第四组朗读10—15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3、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

4、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

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

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

5、作业:

①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②延伸阅读朱自清的《匆匆》。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品味哲理式句子;进行片段写作,强化学生的时间与生命意识。

教学步骤:

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

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①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②学生以同桌2人或上下桌4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

的哲理式句子。

③学生 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④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

3、质疑与总结。

学生再读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尽量多采用学生内部互动,但教师必须有意地解决一些重点疑问)。

如:前面老师朗读时有意避开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

又如: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

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首先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

4、拓展写作。

学习了本文,又阅读了《匆匆》,同学们对时间与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请以“我想这样走过每一天”为题,或者也借助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谈论时间、生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5、课外延伸阅读。

发给学生有关作者的简介资料,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珍珠鸟》和《高女人和她的矮女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生活我做主
锄草事件
走近清玄
天冷了……
感受亲情
天堂
它让我明白了“家”
天依然是天,地依然是地
梦的边境线
狂侃世界杯
种在心田上的蒲公英
宿命的伤感
心中的那一丝牵挂
灯下
当消息传来时
农家 农事 农趣(组诗)
浅析建国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
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论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传播
汉代石刻造型艺术特征浅析
网络文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一点感想
自媒体视阈下网络谣言传播特征及消解路径探析
浅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科幻文学依然色彩斑斓
美国高校科研机制探究及启示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试题分类详解汇总
初中课件,教案和试题汇总(更新中)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2)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对联
2010年中考古诗词默写训练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
2010年中考议论复习:中考作文思路指导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篇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0)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怎样阅读童话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记叙文结尾法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默写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