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雷雨前》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雷雨前》名师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4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雷雨前》名师教案

内容预览:

第12课《雷雨前》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练习把握文章脉络,整体感语文章思想内容;

2.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课文语句表达,积累汉语言词汇句式,训练朗读,培训语感;

3.学习课文写作模式:通过对多个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集中表述一种生活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完成教学目标1.2,教学难点在教学目标3。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习要求】

①阅读或朗读课文;

②抄写《词语手册》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步骤一〕朗读课文(教师读,或全班同学读,或教师指定某位学生读)。

在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提醒注意某字读音,某句子读法,或者纠正学生读得不正确之处。必要时,可多读几遍,直至读顺为止。

〔步骤二〕适当板书并解释课文中的字词。(可借助《词语手册》)

同学们翻开《词语手册》,老师讲解相关字词在课文何处出现,是什么意思。

◇词语注释:

【幔(màn)】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等。

【踱方步】踱,慢步行走;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

【不折不扣】不大折扣,形容完全符合某种标准或要求。

【明晃晃】光亮闪烁。

【咆哮(páoxiào)】(猛兽)怒吼。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瞥(piē)】很快的看一下。

【密不透风】严密得连风都无法透过。

【揩(kāi)】擦;抹。

【龌龊(wòchuò)】不干净。

【噤(jìn)声】闭口不做声。

【剥落】一片片地脱落。

◇词义辨析:

【焦躁】〖焦急〗

“焦躁”不仅有焦急、着急的意思,同时还有因焦急而烦躁的意思。

〔步骤三〕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

1.文章题为《雷雨前》,写的是雷雨到来之前和到来之时的情景,细写前者简写后者。文章有时间上的推移,从“清早”到“上午”,再到“午后”;还有内容的变化,从清早和上午的闷热,到午后三点钟有几道闪电和几声雷响,然后是“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最后才狂风闪电大雷雨来临。这里有文章的顺序,有行文的节奏。

2.文章写的是雷雨前天气的闷热和人的难受,对不对?如果我来写,我只能写一句话:“雷雨前天气很闷热,人很难受。”写完之后就再没有话说了。你看我写得怎么样?很简洁,但不生动,没有感染力。天气怎么闷热?人怎么难受?没有写到位,读者感受不到。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1)作者不说抽象概念专说形象事物,不概括言说而用具体描写。为了说“热”,文章说经过一夜桥石还是热烘烘的,田里开裂的泥土还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为了说“没有风”,文章说“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

2)作者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感觉等方面写,把那种闷热难受的感觉传达给你,唤起你的感觉。文章说“摸一摸桥石,像还带点热”,说“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身上的汗“像胶水一样,胶得你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这是写触觉;说“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这是写视觉;说蚊子苍蝇“哼哼哼,嗡嗡嗡”,说蝉在那里高叫“要死哟!要死哟!”,这是写听觉;说:“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说“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进来的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气”,这是写感觉。

3)作者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文章多处使用比喻:如田里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门汀差不多”,你看有多硬?如身上出的汗“跟胶水一样”,你看有多黏?如“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你看有多惨?“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人“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你看多憋闷?文章多处使用拟人手法:如田里泥土张着“扁长的嘴巴”吐热气,再如“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你看多形象?文章还使用排比手法: “你汗也流尽了,嘴里干得像烧,你手里也软了,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这些句子都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3.文章写雷雨前天气的闷热和人的难受,显然有作者的用意。文章写于1934年,当时正处民族危难时刻,全民抗战仍然遥遥无期,这就产生了一种全民的政治苦闷。文章作者借写自然环境的憋闷来表述社会环境的憋闷,呼唤民族革命早日到来,“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文章写出了作者对社会的感受和希望。

〔步骤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第二课时

〔步骤一〕朗读课文。

〔步骤二〕讲评作业。

以《教师教学用书》为据,进行讲解。

第一题:找出文中十处以上写热、闷的有关语句,体味其表达的妥帖。

1.清早起来,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一整夜还无法散热)

2.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如果下半夜凉快了,早回家躺了)

3.太阳威力好像透过幔直逼你头顶。

(逼字好,触觉上有强烈感觉,太阳隔着云层依然热力无比)

4.好像过了一夜工夫还不曾把白天吸下去的热气吐完。(同1,吸、吐两字好,改成热气没有散尽之类就不那么生动了)

5.似乎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所谓热得冒烟)

6.浑身的毛孔全部闭住。(闭字好,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空气流动)

7.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心口淘空感。高温使空气稀薄,又闷得无一丝流动,吸不到多少空气)

8.(天上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无一丝风)

9.鸡毛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无一丝空气流动,非常直观可感)

10、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同7,好像无气可流了)

11.用力进行一次深呼吸,吸进来的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闷怎么能吸呢?这闷的感觉太强烈了。闷字用得好)

12.汗只管钻出来,胶水一样,胶得你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汗一出来就立即被蒸发得只剩下了盐分,粘糊在皮肤上,胶字好,写活了躯体的感觉)

13.人像快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空气稀薄、缺氧的极度状态)

14.然而刬过了,幔又合拢,跟没刬过一样;又裂了一次缝,然而中什么用。(密不透风,难以攻破。中字用得好,口语,传神,有力度,把那种气恼的状态都写出了)

15.嘴里干得像烧,你手里也软了。(烧、软两字,尤其是软字多好。烧字常见人用。软就特别,这是综合的状态和感觉,热闷已经把你折磨得气力全无,手心发软)。

第二题:细读下列文字,说明作者是如何反复强调闷热的。

这一天上午,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也许幔外边有的是风,但我们罩在这幔里的,把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就跟住在抽出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人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进来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气。

--这里先总状,后写典型细节,再又从外在感觉写到内心感觉,反复强调。

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这是总的状态:一点风都没有。再邓一个典型细节、特写镜头:鸡毛不飘;把空气纹丝不动说到了极至。接着又换一个角度,深入一个层次,即从外在的五官、躯体感觉深入到内心感觉(闷)。先是用一个“真空”的夸张的比喻,把闷热到似乎无气可流的感觉写出来了。再又取一个典型细节:“吸”闷。闷是感觉,是无法吸的,吸进来的是空气,但这空气闷得太难吸了,吸进来的热空气好像也是不流动的“闷”气,可见这闷的感觉无处不在,强大无比。总之,从宏观到细节,从实状到感觉,从比喻到夸张,反复强调闷热无比。

第三题:本文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查找作家及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说说文中的压抑氛围及苍蝇、蚊子、蝉儿、雷电风暴各有什么寓意?

--为1934年前后社会状况和各政治阶层表现的象征。

压抑氛围象征当时专制、高压、白色恐怖的社会状况。苍蝇、蚊子象征反动派、丑恶势力。蝉儿象征那些不革命的、口头革命的人们。雷电风暴象征革命者、革命运动、革命风暴。

第四题:本文的主题和结尾与高尔基的《海燕》有无相似之处?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就两文的象征意义,主题、结尾既有相似处又有不同。

主题相似在都表现了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黑暗势力的搏斗。主题不同在:《海燕》主要是歌颂革命者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对斗争充满热情欢乐的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以及表现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雷雨前》主要表现革命风暴尚未到来前,社会氛围的极端的压抑,人们渴望革命风暴摧毁这个压抑的旧世界,以及表现了斗争的艰难。结尾则更为相似,特别是最后一、二句,都在热情欢呼革命风暴的到来,都渴望革命风暴来得更为猛烈。不同在,《海燕》里革命风暴是将要来临,《雷雨前》是革命风暴已经来到。

〔步骤三〕布置作业:

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段表现天气寒冷及人遭受寒冷的感觉的文字。或者背诵默写课文部分语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生活我做主
狂侃世界杯
宿命的伤感
感受亲情
种在心田上的蒲公英
梦的边境线
锄草事件
走近清玄
天依然是天,地依然是地
天堂
它让我明白了“家”
当消息传来时
心中的那一丝牵挂
天冷了……
灯下
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自媒体视阈下网络谣言传播特征及消解路径探析
汉代石刻造型艺术特征浅析
科幻文学依然色彩斑斓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
农家 农事 农趣(组诗)
论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美国高校科研机制探究及启示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一点感想
浅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传播
浅析建国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
网络文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2)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广告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篇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记叙文结尾法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怎样阅读童话
初中课件,教案和试题汇总(更新中)
2010年中考议论复习:中考作文思路指导
2010年中考古诗词默写训练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0)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默写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对联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试题分类详解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