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

内容预览:

语文版八上第19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当堂训练(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我最棒!

1.你能正确拼读下列加点的字吗?

妥善( ) 石莼( )潜力 ( )

鹧鸪( ) 捕捞( )褐藻 ( )

2.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

危言耸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死存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正下列病句。

(l)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

(2)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

(3)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改进了2000多倍。

(4)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发展远洋渔场,开辟深海渔业。

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二十世纪最伟欠的发现,荚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问题。

①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

二、阅读分析,我能行!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节选)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鹤鸩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鼓、游苦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5.第1 、 2、3、段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1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举海藻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举了南极鳞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__________,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10.“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句中的“更”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2010·山东烟台】

冯 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1.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动手写作,我可以!

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

增强“海洋意识”,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大问题。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加深对保护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认识。

就对加深对保护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问题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说明事理的短文。

参考答案

1.tuǒ chún qián zhè bǔ hè 2.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不用说就明白。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3.(1)最后添“不足”

(2)最后添“浮游生物”

(3)“改进”改为“提高”

(4)“发展”与“开辟”对调

4.③①②5.并列关系

6.引起下文

7.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极大。

8.说明海藻在人工养殖下,产量会不断增加,完全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9.鳞虾产量高,鳞虾资源的丰富。

10.“更”突出了人们对鱼虾可做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面提到的两种又深了一层,在上下文衔接上也更通顺。

11、谈了三个方面:

(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

(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

(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

12、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语意相近即可)

13、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语意相近即可)

14、①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

②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语意相近即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它让我明白了“家”
走近清玄
种在心田上的蒲公英
天堂
当消息传来时
梦的边境线
心中的那一丝牵挂
感受亲情
狂侃世界杯
我的生活我做主
灯下
宿命的伤感
天冷了……
锄草事件
天依然是天,地依然是地
科幻文学依然色彩斑斓
美国高校科研机制探究及启示
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传播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一点感想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汉代石刻造型艺术特征浅析
自媒体视阈下网络谣言传播特征及消解路径探析
网络文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
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论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浅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农家 农事 农趣(组诗)
浅析建国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0年中考议论复习:中考作文思路指导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怎样阅读童话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广告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对联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记叙文结尾法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默写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0)
2010年中考古诗词默写训练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
初中课件,教案和试题汇总(更新中)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试题分类详解汇总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