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第二单元阅读与写作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第二单元阅读与写作

内容预览:

第二单元阅读与写作

本单元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展开,是对炎黄子孙进行爱国教育和熏陶的单元。学习本单元,要在分析课文人物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爱国热情。

(一)积累与整合

一、字音

贫瘠(jí) 募(mù)集 卫戍(shù)区 戊戌(wù xū)变法 凋(diāo)零

祈(qí)祷 捂(wǔ) 挟(xié)持 惩(chéng)罚 眷(juàn)恋

卓(zhuō)越 萌(méng)发 诬(wū)陷 月笼l?ng沙 寂寥(liáo)

造诣(yì) 倔(jué)强

二、成语

1)风烛残年:比喻老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

2)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3)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

4)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5)无言以对: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话也回答不出来。

6)壁垒森严:古代军营四周的防御建筑;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7)安居乐业: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8)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9)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10)民怨沸腾:人民的怨恨达到极点,就像水沸腾了一样.

11)无与伦比: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三、课文知识

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枣核是全文的线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2、《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4、《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

5、《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7、《过零丁洋》选自《文山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8、《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9、《革命诗二首》选自《革命烈士诗抄》。《把牢底坐穿》作者何敬平。《花》作者白深富。

四、背诵内容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五、古文、诗词理解

《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 首句写景。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 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

3、 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4、 “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

1、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但是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2、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1、 “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

2、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 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晏子使楚》

(一)字词解释

1、晏子将使楚 使:出使

2、谓左右曰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习辞者 习:熟练辞:言辞

4、今方来 方:将要 5、何坐 坐:犯罪

6、坐盗 盗: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8、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9、叶徒相似 徒:只

10、其实味不同实:果实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

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13、寡人反取病焉病:辱

14、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离开座位

(二)译文

晏子将要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左右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言辞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说:“等他来时,我们请求捆绑一个人,从大王的面前走过。大王问:‘干什么的?’我们说:‘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晏子饮酒,饮酒正兴浓时,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说:“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生来是善于偷盗的吗?”曼子离开坐席回答说:“我听说,桔树生长在淮南就结桔子,生长在淮北就结出枳,叶子仅仅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盗窃?”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与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Section targeting

(三)内容理解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3、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4、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5、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

7、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㈡阅读与鉴赏

【技法点津一】本单元选取了爱国为主题的古诗四首,我们有必要就古诗的鉴赏做些探究。

一、精读诗作(这是基础)。诵读全诗,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二、知人论世(这是关键)。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三、审题寻点(这是核心)。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审清题意要做到对命题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四、组织答案(这是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化。答题规范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题意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答题的层次。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调;三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

【典例精析】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南京西亭中学中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1.“烈火焚烧”与“若等闲”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常见的如象征、烘托、对比、卒章显志、欲扬先抑等。回答作用时需用术语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组织。2.本题是确定诗人所表现的情感,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一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别恨离愁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展开作答。

参考答案:1.“烈火焚烧”与“若等闲”运用了对比手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2.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国尽忠的决心和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技法点津二】本单元选取了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一篇小说,小说属于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中考重点内容。

一、把握故事情节。把握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的基础,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抓住描写内容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理解环境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说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小说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

四、品味艺术特色。这方面包括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阅读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是否运用了对比、烘托、讽刺、夸张等表现手法,语言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等等。

【典例精析】

最后一课(节选)

郑振铎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成都玉运学校2009--2010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1.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识及理解,是“品语言”。语言是小说阅读中的一个大考点,可以考字词含义,也可以考词语妙用,还可以考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反复进行品读,结合写作背景,充分的进行理解和领悟。2.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出的作者情感。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思想情感的目的。

参考答案:1.排比,学生们都很坚定,目标明确,准备着对付来犯的敌人。2.对日本强盗的无比仇恨,对暨大师生无声抗日行动的歌颂,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㈢表达与交流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其实每一篇文章都应有它的“灵魂”(中心)在,为了使灵魂得以凸现,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地方要详写,同中心关系不大的地方要略写甚至不写。

【培优题典】

1.片段练习。

归 途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我把书包往肩上一甩,三步两步跑下楼来,驾上单车,飞也似地冲出校门。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地转,越转越欢。

啊,快了,快了!村口站着的是妈妈。“娟儿,回来了!”妈妈向我挥着手。回到家里,我放下自行车和书包,直奔饭桌。哇,这么多可口的菜!

多好的父母,多好的家啊!

根据本文的题目“归途”来看,文章的重心应写在回家途中的经历和感受,但作者明显失去重心,导致详略失当,平均用力,请你补写一段在路途中的文字,让片段丰满起来。

(雍州2010年月考题)

示例:今天的天气随人心,阳光明媚好个春,蜜蜂“嗡嗡”地飞在路旁异常耀眼的油菜花间,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今天怎么变得如此悦耳?在清脆的铃声中快速穿过拥挤的人群,猛地刹车停在那个时髦女郎脚后跟处,擦了旁边的老太太的胳膊,“现在的孩子……”未等老太太摇头叹气地说完,我早已扮个鬼脸,抱歉地一笑,溜之大吉。

2.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雷州实验学校2009--2010下学期期中考试)

作文指导:

一、精心审题。要明确“课堂”的要义,结合提示语我们可以得知,这里的“课堂”不是学生平常上课时的课堂,应该是指给人以教育,使人得到磨炼的除正式课堂之外的任何地方。

二、广泛选材。可以描绘一次失败的经历,也可以描述一回成功的体验,还可以客观地描述一种状态,表述对“课堂”的理解。

三、详略得当。在材料的取舍上,要以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为主线,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仔细考虑哪些方面是主要的,要详写;哪些方面是次要的,要略写。

四、创新体裁。可以日记体撷取生活的点滴,体现生活处处是课堂;可采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呼吁大家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可采用对话体的形式,表达出事实上“社会”也是“课堂”之主题,等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狂人日记》读后感
感言
心中的海——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无法结局的结局
沈从文,羡你三尺浪漫
人民的好战士,人民不会忘记
世上的很多事是不说的
卓敦精神
平凡就是真理
忧郁中伤感
青春在身后划过——读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有感
有感与余求雨的《道士塔》
青春纪念册
生活
繁花落叶——读《活着》
浅谈造型艺术的形式和构成
从摆手舞看土家族的民族思想
关于平面设计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网络游戏进军泰国市场的广告策略
科波拉家族的传承
残缺后的完整丑陋下的真美
面向自助旅行的网站设计思考
浅析纳西族东巴舞的文化特征
艺术的价值观
信息时代标志设计中的多形态标志设计
关于电影《阿甘正传》的艺术赏析
试论日本的传统服饰
试论表演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浅谈意境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表现方式
家具设计之魅力
大象博士请助手 教案教学设计
雪花 教案教学设计
龟兔赛跑 教案教学设计
乌云 大风 闪电 教案教学设计
背篼(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凶兔运南瓜(说话训练) 教案教学设计
五彩池 教案教学设计
啄木鸟与大树 教案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月亮姐姐的新伙伴 教案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 教案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 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教案教学设计
江姐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