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快乐体验快乐作文——活动体验型作文教学的感受 教案教学设计

快乐体验快乐作文——活动体验型作文教学的感受 教案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安排,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从中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促使学生爱上作文课,乐动笔写作文。

关键词:体验

快乐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没有“米”可找,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之“米”,教者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学生难于把握。所以学生的习作要么是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是流水帐式的叙述,空洞笼统。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情感未被调动,“挤牙膏”式的写,文章自然无情而言,无理可道。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在新课程习作理念的引领下,我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着在课堂习作指导课上实施“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的教学新方式。

一、参与活动,快乐体验。

活动型作文教学应以“活动”为特征。活动可以是课上的活动,也可以是课外的活动。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完全进入角色,同时在组织活动中要力求全员参加,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唱主角,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体验、有感受。

根据学生喜欢活动的天性,我利用课间、班会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引入活动。如和学生一起赛跑,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水果拼盘……丰富的活动带给学生有趣的习作内容,带给学生强烈的兴趣、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八”节到了,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妈妈的艰辛,我组织了“保护鸡蛋宝宝”的体验性活动。每个学生保管一个生鸡蛋,要求除晚上睡觉外必须把鸡蛋带在身上,一刻不离。经过一个星期的携带、照顾,我根据这一次的活动安排了一次作文训练:回顾护蛋过程,谈感受。因为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带着新奇、紧张的心情去亲身经历照顾鸡蛋的过程,都有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谈感受时,学生们争先恐后,表现出了强烈的交流、倾诉欲望。

二、强化活动,获得快乐。

传统的活动作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模式,即“活动———指导———习作———讲评”。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活动与作文,活动与指导互相脱离。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作文。

“活动体验”型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而是活动中伴随着习作指导——即随着活动的开展,进行“观察、想象、描述”等习作指导,教师用随机的“提问”“谈话”和“交流”引发学生的述说激情。这样的课,既不冲淡学生盎然的活动兴致,又能激活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

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型作文课:《有趣的实验》

伴随着实验活动的展开,我不断进行以“体验”为附着点的习作指导的生成。

指导环节一:出题设疑,激发好奇心理

课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50+50=?,略带神秘地问:“同学们,看了这个算式,你们想到什么?”

(针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这是一道简单到及至的算式题,但教师提问时的语调及神态,让学生顿生疑虑,不敢轻易说出答案,学生的“体验”油然而生。由此生成作文内容,让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在情境中萌动、发芽。)

指导环节二:实验演示,激发探究心理。

老师邀请两名学生做小助手,边进行实验,边指导观察,谈感受。

1、实验准备:先取出两只量筒,一只量筒里装有50毫升的酒精,另一只量筒里装有50毫升的水;再让小助手拿着两只量筒巡回让学生看刻度,闻气味,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看到老师准备的这两只量筒,你们又是怎样想的?

看同学们思绪飞扬:

“这两杯液体各不相同,老师想要说明什么?刚出现数学算式又来一道科学实验题,真让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两只量筒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脑中的疑团更大了,这、这……又要干什么呀?疑问塞满了我的整个脑袋瓜儿。”

“看到这两只量筒,我不由得产生了许多疑问,真弄不清老师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2、实验过程:请一名助手将50毫升的水小心地到进酒精量筒里,师轻轻摇晃量筒。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什么了?

生纷纷聚拢到量筒前,睁大眼睛认真观察。

师:50毫升的酒精加50毫升的水不等于100毫升,同学们又有什么想法?

教室里更热闹了,同学们的脸上出现了惊讶的神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一生这样描写道:“我看得清清楚楚小助手倒时一滴也没有洒下,老师也没有偷做手脚,难道50+50真不等于100?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学生急待弄清其中的原因。小学生探究知识或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的心理在此刻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根据活动课堂现场的情况,老师可及时指导学生捕捉富情趣的细节,加深学生在细节上的体验。)

指导环节三:知情明理,激发“欲吐”心理。

1、师:想知道50毫升酒精加50毫升水怎么不是100毫升吗?

2、出示答案:原来水的分子结构紧密,酒精的分子结构稀疏,它们混合以后,部分水分子钻到酒精的分子空隙里去了,所以50毫升的酒精加50毫升的水不等于100毫升。

3、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4、

看到同学们神情各异,我下令进行表情定格,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表情,进行说话练习。

“子月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啊———’嘴巴张得老大,简直可以扔进一个鸡蛋了。”

“陈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

(这里引发的一个观察片断,让学生感受、注意到了活动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及时捕捉有趣的情节。)

指导环节四:指导评价,获得成功的喜悦。

1、师:有趣的小实验做完了,你能按“出题—准备—实验—明理”的过程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2、4人小组合作说,师巡视。

3、指名说,评议,指导。

⑴指名生先说,小组内再补充。

⑵评一评,他说得好吗?好在哪?

(指导评价,让评价成为赏识,成为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评价可以伴随着活动过程,伴随着“体验”“交流”与“对话”进程展开。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在仔细观察时,在贴切表述时,教师或同伴的肯定和鼓励犹如催化剂,促使着学生观察、描述、想象、体验等习作素养的形成。学生的习作,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或多或少有精彩之处,有可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是描写生动传神。)

这次活动体验获得了成功。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阶段,不断激发、强化学生个体的活动体验,使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学生的习作都有了鲜活的感受和语言。

活动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素材,但只有素材绝不能写出好文章,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只能记流水帐。因此,活动型作文教学要重视活动后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讨论,挖掘素材、内涵,找出写作的“点”,要指导学生去思考,整理素材内容,找准写作的路子。活动让学生有具体的习作内容和鲜活、个性的体验,让学生有“米”可“炊”;活动让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有一种教学机智,有一种灵活的引导技巧。“活动体验”,让习作教学生动起来!快乐起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窥人
靠自己,展翅高飞——勇敢去追求蓝天底下的梦
成长的足印
我眼中的林黛玉
寂寞
感动——只因有你们
载梦飞翔!
生活因音乐而精彩
沉吟至今——乡愁
携梦同行
背景
青春,我们坚持
心中的桃花源
坚守
分享
新规则国内首“试水” 中国柔道迎来发展契机
加快建设幸福导向型体育产业体系
所好轩(沌口店)
成都万科钻石广场阁楼式办公空间
超声结合X线检查对银屑病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爱丁堡站跳水赛中国5金3银
液基细胞学配合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研究
职场新赛道 俯身重起跑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
京西古道打造首条国家步道
浅析体育游戏对小学生团队意识的影响
全运预赛―新疆74―68吉林获两连胜西热力江20分
对小学生大课间活动的调查及对策的研究
2013年全国射箭冠军赛落幕新疆男团夺冠
最糟糕 生日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珍视教材中的背景资源
语文课的激情
《泪珠与珍珠》研究性学习尝试
如何引导小学生探究学习
在大地上寻找花朵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则》
作文点评与升格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谨防语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作文,给人带来尊严和荣耀
《说“木叶”》说课稿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自选动作”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