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学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3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学案

内容预览:

赵 普 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和一些文言句型。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2。

三、学法指导

1、古文断句是学习古文的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的基础;反过来断句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古文断句有如下技巧:

一、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二、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

三、借助发语词、敬词、语气助词划定句子的起始。

四、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总之,正确地点断句子,应以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为原则。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2.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对于一些文言虚词和特殊铺路工,要注意归纳整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导入:亲爱的同学,你是否知道“半部论语”这个成语呢?如果你没有听说过就请查一查成语字典吧。因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位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贤臣的故事。这位贤臣就是北宋大臣赵普。他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一)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赵普的相关事迹,整理后归纳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的“冲关”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阖( )户 启箧( ) 处( )决 既薨( )

论( )语 寡( )学术 龌龊( ) 奏牍( ) 补缀 ( )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少习吏事: 寡学术:

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

处决如流: 既薨:

发箧视之: 岸谷:

忌克: 卒用其人: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及为相(等到)。 B.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C.太祖乃悟。(就) D.卒用其人(终于)

4、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普/少习吏事。 B.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5、下面这篇课文《赵普》的译文中共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译文:赵普年轻时学习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决犯人如流水。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品质恶劣,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尝试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明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6、填空:

(1)“半部论语”的意思是 。

(2)“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形容 。

(3)《赵普》一文出自______________,赵普是_____代名相。文中的太祖是________朝开国皇帝____________。

(4)解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①竟日:______________ ②次日: ______________

③明日:______________ ④他日:______________

三、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1、朗读一: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2、朗读二: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自读自译,标出懂之处,向老师请教。

3、朗读比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导学”一、二题。

(三)朗读比赛。

(四)结合课文注释,掌握以下内容。

1、解释下列各句中文言词“以”的意思:

太祖常以读书: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普又以其人奏: 4.跪而拾之以归:

2、解释下列各句中文言词“为”的意思:

及为相: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3、本文中“龌龊”、“处决”“颜色”“明日”四个词在句中的意思和我们现在的用法不一样,请针对例句加以区别进行解释。

龌龊:

①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

②这乞丐衣衫褴褛,很龌龊。 ( )

颜色

①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 )

②这幅画的颜色很鲜。 ( )

处决: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 )

②这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今天处决了。 ( )

明日:

①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 )

②我明日去。 ( )

4、翻译下列句子:

(1) 太祖常劝以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5)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2、 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二、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

三、学法指导:

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写出一个人独具的特点,表现出人物不同的精神面貌,更加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在学习本文时,要细心地找出本文在刻画赵普这个人物形象时所用的细节描写,并深入揣摩这些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文章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2、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请你认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阖户启箧取书”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特征?

(2)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3、“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等可看出赵普的什么精神?哪些句子体现了赵普读书的效果和学以致用的精神?

学习·研讨

(一) 复习导入。

(二) 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导学”1~3。

(三)合作探究。

1、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迪?你还能举一、两个古代勤奋学习的读书人的事迹?

古往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普“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学习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4、“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

5、文章并未详细写赵普举荐的是何人,也未写为什么举荐此人,这是作者的疏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二)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毂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加点的词:

普少习吏事 ( )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

阖户启箧取书 ( ) 直堕其履圯下 ( )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因长跪履之 ( )

未有其比 ( ) 良大惊,随目之 ( )

他日补缀旧纸 ( ) 良因怪之 ( )

2、与“跪而拾之以归”句中“以”字意思相同的是: (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C、普又以其人奏 D、父以足受,笑而去

3、与“读之竟日”句中“之”的用法及意思相同的是: ( )

A、良鄂然,欲殴之 B、常习诵读之 C、良因怪之 D、家人发箧视之

4、与“跪而拾之以归”句中“而”的用法及意思相同的是: ( )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父以足受,笑而去

C、拔山倒树而来 D、野芳发而幽香

5、翻译句子: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③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④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⑤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⑥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6、辨析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普少习吏事 古义: 今义:

卒用其人 古义: 今义:

处决如流 古义: 今义: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 今义:

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 今义:

寡学术 古义: 今义:

家人发箧视之 古义: 今义:

普颜色不变 古义: 今义:

有一老父衣褐 古义: 今义:

父曰:“履我!” 古义: 今义:

7、当赵普面对宋太祖和张良遇到“老父”时,他们两人表现出许多共同的优秀的品格,结合文章来说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做个廉洁的人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有感
向日葵;石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论文辑后感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读《海伦.凯勒》有感
读《骆驼祥子》有感
珍惜生活
落水的小孩
把“酒”论英雄
读《丑小鸭》有感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燃烧荒原大地的一把火
浅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鲁迅笔下的女性地位与命运
浅析微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PPT封面设计与研究
岫岩玉雕的题材赏析
少年百米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
当代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高行健与中国
美国橄榄球运动对城市文化影响的研究
论莫言作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浅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根源
基于研究生“考证热”的民族志研究
宜春市2011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门峡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嘉定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
广东仁化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金华市2011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6月)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6月)
南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温州市2011年中考冲刺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北京顺义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宜春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焦作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昌市十四校2011年中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青云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湖北襄州区2011年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