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2010年中考总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

2010年中考总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17

2010年中考总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

2010年中考总复习•七(下)文言文练习

一、《赵普》

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

吏事( )寡学术( )阖户( )启箧( )既薨( )

循默( )龌龊( )( )奏牍( )掷地( )补缀( )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1)普少习吏事( ) ( ) (2)及为相( )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 ) (4)太祖乃悟,卒用某人( )( )

(5)寡学术( ) (6)既薨( ) (7)复奏( )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 今义: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

(3)普明日复奏某人。

译:

(4)碎裂奏牍掷地。

译:

二、《爱莲说》各地近年中考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几道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陶后鲜有闻( )

③亭亭净植( ) ④濯清涟而不妖(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 ) ⑵ 亵玩 ( ) ⑶ 宜乎众矣 ( )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不同: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

”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三)(武汉)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陶后鲜有闻(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四)(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文言文阅读(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 ②陶后鲜有闻( )

③而名之不可( ) ④莫能肖也 ( )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B)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6.(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三、课外阅读

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河东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中济,船破,皆游( ) (2)曰:“何不去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永之氓咸善游。翻译:

(2)汝愚之甚。翻译:

3、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 和 的描写方法。(4分)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并谈谈从中你受到的启示。(4分)

2010年中考总复习•七(下)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一、《赵普》

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

吏事( )寡学术( )阖户( )启箧( )既薨( )

循默( )龌龊( )( )奏牍( )掷地( )补缀( )

(lì guǎ hé qiē hōng xún wò chuò dú dú zhuì)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1)普少习吏事 (熟悉) (年轻) (2)及为相 (等到)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曾经) (担任) (4)太祖乃悟,卒用某人 (才)(终于)

(5)寡学术 (少) (6)既薨 (已经) (7)复奏 (又)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任何一天的第二天) 今义:(今天开始的第二天。)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4.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译:明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来劝(赵普)。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

(3)普明日复奏某人。译:第二天赵普重新奏请任用此人。

(4)碎裂奏牍掷地。译: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二、《爱莲说》各地近年中考题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几道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多) ②陶后鲜有闻 (少)

③亭亭净植 (树立) ④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

(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 (多) ⑵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⑶ 宜乎众矣(应当)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不同:

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

”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第一空两个要点各1分;默写题每空1分,每句出现一个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三)(武汉)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

(3)陶后鲜有闻(听说)

(4)待到山花烂漫时(等待;等)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四)(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文言文阅读(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树立) ②陶后鲜有闻(少)

③而名之不可(说出) ④莫能肖也 (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B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6.(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三、课外阅读

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河东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中济,船破,皆游(全,都) (2)曰:“何不去之?”(除去,抛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永之氓咸善游。(永州的百姓都擅长于游泳。)

(2)汝愚之甚。(你太愚蠢了。)

3、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 和 的描写方法。(4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并谈谈从中你受到的启示。(4分)

(原因:过分看重钱财。启示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谢挫折
忘不了你
一份社会“诚信度”的调查报告
思念姐姐
污水处理场参观记
友谊之歌
无声的春
游大奇山
未来的我
致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封信
由孔雀开屏想到的
我爱故乡的黄皮
烦恼
小狗“佳佳”
记最后悔的一件事
简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不合格样本对止凝血指标的影响分析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18例临床分析
试析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25例
试析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体育缺失现状调查研究
浅析网络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演变及应对策略
替米沙坦联合血塞通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浅析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
利用期望理论构建临床教师激励机制
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试析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信息技术课教学优化设计研究
试析对高职教育中国际商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超声图像定量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同步达纲练习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同步练习
《旅鼠之迷》优化测控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同步练习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