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4
2010年中考语文判断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繁华背后的独角戏
- 永远
- 离别
- 春天
- 随笔
- 诗泪成珠
- 闲情小调
- 在拥有中寻找
- 班级
- 感动常在
- 雪,我等到了
- 珍藏
- 星空
- 祭台上的女神
- 生活
- 头孢菌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 桥本脑病1例分析
- 交通伤害2874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与分析
- 对1例复杂性尿路感染伴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学监护
- 嗜酸性食管炎护理观察分析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引起的思考
- 超微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90例疗效观察
- 急诊损伤感染创面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TCT联合阴道镜在检测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 肛肠疾病术后应用龙珠软膏的疗效观察
- 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所承担的角色作用研究
-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防治体会
- 《b p m f 》教学设计二
- 《d t n l》教学设计一
- 《i u ü》教学设计一
- 《认一认1》教学设计一
- 《i u ü》教材解读一
- 《a o e 》教学设计二
- 《aoe》教学反思
- 《a o e》教学设计一
- 《d t n l》教学设计二
- 《b p m f 》教学设计一
- 《b p m f 》教材解读一
- 《i u ü》教学设计二
- 《i u ü》教学设计三
- 《a o e》教学反思一
- 《认一认1》教材解读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