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2
《香菱学诗》课后练习及答案
《香菱学诗》研讨与练习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
此题意在使学生认识一点读诗和写诗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总结一点经验和教训。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拘一格。衡量答案的标准有三:
1、是否扣紧了课文;
2、是否联系了自己的实际;
3内容是否具体。
空泛地谈论什么“刻苦学习”“掌握要领”等等,其实无济于事的。为此,在答题前应对题干中说的“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一点分析。此题也可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写二三百字。
二、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语句,体会这些描写的传神之处。
此题意在使学生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上的作用。香菱学诗异常专注,而且不怕失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表现了她执着的性格。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关她的神态描写和细节,才能体会出它们的传神之处。如:“……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刘勰语),说明她此刻已是浮想联翩。“抠土”,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总之,这是香菱第二稿的构思全过程,从下文“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自为这首妙绝”等语都可以看出,香菱对自己这番苦吟的结果感到欣慰。
三、△下面是香菱试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注:诗的主旨是写离别之情。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体;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念亲友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全诗主旨。
此题意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这也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拘一格:可以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论。要求不宜过高,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在评论前应将这三稿逐一加以讲解,并充分利用文中其他人物对这首诗的评论。
第一稿只是说月儿美丽而又明亮,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诗人助兴”二句确如黛玉所说,措词不雅。第二稿语言近乎诗,虽用了铺陈手法,但说来说去,无非是月色很美的意思,黛玉批评它“过于穿凿”,可谓一语破的。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把自己放到诗中去,其实是为写诗而写诗,读起来难免使人感到淡而寡味。第三稿则不然,它句句写月,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这是她自三岁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蕴积在心头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最──“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的确是耐人寻味。众姐妹说这首诗“新巧有意趣”,决非溢美之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最崇高的快乐
- 谁打碎了灰姑娘的王子梦
- 雨夜·沉寂之声
- 快乐雪花
- 沐浴在阳光下
- 那些故事,弥漫在草长莺飞的季节
- 生命中过于华丽的风景,注定要离去
- 一只雪白的兔子
- 难忘母校
- 遗失了美好,由幸福代替
- 花落·尘埃
- 给自己找个永不凋零的约定
- 我们是糖,甜到哀伤
- 当岁月卷走曾经的欢笑
- 困惑
- 这样做增强免疫力
- 测测自己是否需要排毒
- 女性更年期的自我调理方法
- 女性缺铁14个危险信号
- 给宝宝退烧要注意的6大事项
- 丁香桂皮经不起“烤”验
- “一摸二看”可辨手足口病
- 优秀女人拥有哪些特质
- 4种疾病“源头”竟是它
- 别把骨肉瘤当成生长痛
- 风湿性关节炎常见问题解答
- 迷雾重重的“兰菌净”风波进口药乔装疫苗,潜行中国8年
- 自己动手配健康花茶
- 做聪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 哪些食物让良药变“毒药”
- 《烟台的海》
- 烟台的海教案
- 飞想象巧妙补白——《会走路的树》教学有感
- 《烟台的海》教案
- 《会走路的树》教学实录
- 《问银河》教案
- 《猴子种果树》教学实录
- 《我叫足球》教学设计
- 《鸟岛》教学设计
- 读书要有选择
- 《看菊花》教学设计
- 《小池塘》教学设想及教学设计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实录
- 小学语文二年级《问银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