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2010年中考语文各地试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0年中考语文各地试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8

2010年中考语文各地试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

  

试题预览: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 课外文言文

1.(2010?武汉市,9-11,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逐之 追赶

B.富人病且死 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多么

D.不复有故态 原来的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

11.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答案】 9.A 10.C 11. A

2.(2010?江苏省南京市,9—12,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答案】 9.(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A

11.(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

3. (2010?山东省聊城市,8-10,6分)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8.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宋人或得宝 或遇其叱咄 B.献诸子罕 投诸渤海之尾

C.故敢献之 温故而知新 D.玉人以为宝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9.翻泽下面的句子。(2 分)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0.谈谈你时“宝”的认识。(2 分)

【答案】

4. (2010?四川省乐山市,6-8,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 选自《东坡志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 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 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答案】 6.A 7.B 8.B

5. (2010?四川省眉山市B卷,23-24,5分)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23、24题(5分)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2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2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答案】23.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采分点为“假”“伐”“反”,译为“借”“攻打”“返回”,各1分;其它文从字顺得1分)

24.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1分)

示例一 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 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示例三 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6. (2010?浙江省杭州市,19-23,15分)请认真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9~23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遂笑而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 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 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答案】 19、C

20、BD

21、(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22、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Section targeting

7. (2010?浙江省东阳市,21-23,8分)

汉明帝尊师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 )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 ) ④抚荣垂涕( )

22.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2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答案】 21 这 全部 走上前 眼泪

22 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23 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8. (2010?浙江省宁波市,22-25,8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2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①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逐与之绝。

A.甚意,汝之不惠 B.乃入见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行者休于树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答案】22、①D;②A。

23、B.

24、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25、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9. (2010?浙江省衢州市,21-24,10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

【答案】21.(1)让、使 (2)适合 (3)吃

22.D

23.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难道没有割心挖肉(的痛苦)吗?

24.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10. (2010?浙江省温州市,21-23,11分)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4)或谓先主曰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2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分)

【答案】

 

11. (2010?浙江省义乌市,19-22,8分)阅读下面[ 甲 ][ 乙 ]两段文字,完成19-22题

[ 甲 ]元岳柱字○1,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2,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3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 乙 ] “疾雷不及掩耳” 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4,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5于《李靖传》乃○6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7矣。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

(选自《滹南遗老集》

【注释】○1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2金钏:金手镯。○3为:即“为之”,做那样的事。○4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5宋子京:即宋祁,宋朝史学家。○6乃:却。○7安:妥当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金钏可易(换)酒 B疾(快)雷不及掩耳

C复何暇(空闲)塞哉 D此所谓欲益(增加)反弊者也

20.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观此可以(凭借)知画理矣 B雷以(因为)其疾

C 以是人多以(可以)书假余 D 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初非偶语,古今之士未有改之者。

22.[ 甲 ][ 乙 ]两段文字包含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这个道理是什么?(2分)

【答案】

19. D

20.C

21. 本来不是随便结合的词语,古学者没有改动过这句话

22. 任何创作都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

12.(2010,甘肃省兰州市,13—15,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

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予始四望惨淡 予: ②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

(2) 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2分)

①风渐劲时: ②风大起时: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2分)

【答案】(1) ①我②停止 (2) 亦甚雄快(愉快) 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3)抓住特征描写1分,语言优美1分。

13.(2010,江西省,11—15,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罢:( ) (2)从:( )

(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分)

(5).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答案】(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2).结束(完了,停止)(1分) 跟随(1分)

(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4).疑(1分) 信(1分)

(5).(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1分)(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1分)(3)自身的努力(1分) (答到意思即可给分)

 

14.(2010?江苏省连云港市,9---12,1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分)

(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3分)

12.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4分)

【答案】(二)(15分)

9.D(A拜访/看见 B计谋/鞭打 C出使/假如 D都)

10.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1.(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躬”、“闻达”、介宾后置句式,每处1分)

(2)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既”“足”“以……为”每处1分。“既”译成“已经”也可,“足”译成“富足”“丰足”也可。)

12.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附译文:

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15.(2010?福建省龙岩市,6---8,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 

【注】 ①久阔:久别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chén kē):久治不愈的病。

6.解释加点词。(4分)

(1)乐广尝有亲客( )(2)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3)漆画作蛇 ( )(4)广乃 告其所以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8.“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3分)

【答案】

16. (2010?四川省成都市B卷,3-5,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4分)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②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官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责:通“债”,债券。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人属孟尝君 属:通“嘱”,告诉

B.以何市而反 市:买

C.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责怪

D.狗马实外厩 实:充满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3分)

译文: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分)

译文:

5.冯谖为何要替孟尝君“烧券市义”?结合全文概括作答。(4分)

答:

【答案】

3.(2分)C(怪:对……感到奇怪)

4.(6分)(1)(3分)孟尝君派人供给冯谖母亲吃用(的东西),不使她感到缺失。(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给”“乏”的意思各计1分)

5.(4分)(1)感谢孟尝君的知遇之恩;(2)替孟尝君树立形象,获得民心。(每一点计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17. (2010?陕西省,17-20,12分)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7—20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①之。使者曰:“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 使者曰:“ 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切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 )

(2)秦王以为然而遣之。 ( )

(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 ( )

(4)臣切为王患之。 (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是 ( )

19.将文中句句子翻译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20.选文中的燕使和足迹讽齐王纳谏有何不同?

【答案】

17.(1)顺服,顺从,服从(2)释放,使离去(3)通“拒”,抗拒(4)忧虑,担忧

18.C

19.译文: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我带千金来祝贺

20.燕使从对方角度舍身处的进行劝说。

18. (2010?天津市,14-16,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14~16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答案】

14.(1)擅长 (2)好 (2分。每空1分)

15.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1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19.(2010年贵州省遵义市,19~21,12分)

祖逖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

②及渡江及:

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之:

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

⑤睿素无北伐之志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案】19.(5分)①一起 ②等到 ③的 ④如果,假如 ⑤平素,向来 (每小题1分)

20.(4分)①“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2分) ②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这一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21.(3分)闻鸡起舞(1分)。启示: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2分)

20. (2010?山东省莱芜市,11—12, 5分)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霰,一种不透明的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自叹每有欲往 往___________

②辄复不遂 辄___________

③任之而已 而已___________

12.“亦复有少趣”,“趣”在何处?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案】11.答案:①去,前往 ②就 ③罢了

评分:每小题l分。共3分。

12.答案:趣在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1. (2010?浙江省绍兴市,16—19,12分)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17、解释下殒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岁苦支备( ) (2)虽有少劳(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4)臣怪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

19、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

【答案】16、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每处1分,共3分)

17、每年 劳累(劳苦) 隐患(祸患) 对……感到奇怪(每词1分,共4分)

18、(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采分噗: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

19、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3分。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22. (2010?山东省威海市,11~12,4分)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1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2分)

【答案】11.苏秦连夜翻出书本苦读。到了深夜(读书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意思正确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12.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但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意思对即可,2分)

23.(2010?浙江省杭州市,19-22,20分)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至楚境,关吏絷①之。尊卢沙曰:“慎勿禁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②,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③。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为坛而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王尚得奠枕⑤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⑦耳。”王怒,囚之三年,劓⑧而纵之。

【注】①絷(zhī):拘捕。②敝邑:自己国家的谦称。③上卿瑕:一个名字叫瑕的高级官员。④趣:催促。⑤奠枕:稳稳地安放枕头。⑥有如日:古代发誓用语⑦平:讲和。⑧劓(yì):割鼻。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姑闻师楚之意(当……老师)B、闻晋约诸侯图楚(考虑)C、居三月,无异者(过了)D、劓而纵之(释放)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醒能述以文者

B、大夫置之馆 辍耕之垄上

C、瑕恐获罪于王 皆以美于徐公

D、使尊卢沙为卿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②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22、尊卢沙的“善夸谈”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这类人?(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答案】19.B 20.AD

21.①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的问他。

②(我)认为大王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与晋国讲和。

22.表现:自以为是,要做楚王的老师;发誓能使楚国强大。

看待:没有真才实学,只靠欺世盗名,最终必将自食恶果。

23.(1)枝叶繁茂,新叶翠嫩;含苞未放。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开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24. (2010?湖南省株洲市,24—26,6分)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①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节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孙莘老:人名。 ②乘间:乘机。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此少有至者 ②多作自能见之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6.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 。(请用原句回答)

【答案】24.①达到 ②代词,指文章毛病/缺点

25.曾经乘机拿文章问(请教)他。

26.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附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毛病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能发现。”

25.(2010?广东省梅州市,7-10,12分)阅读《四知》一文,回答7—10题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7.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辟:征召)

B.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迁徙)

C.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为:做,担任)

D.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以:拿,用)

8.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9.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话属于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 。(3分)10.“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句话突出了杨震的什么品质?(3分)

【答案】7. B

8.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

9. “贤能”或“才能”

Section targeting

26.(2010?湖北省咸宁市,22-26,12分)阅读文言文《右溪记》,完成22~26题。(12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分)

①垂阴相荫( ) ②乃疏凿芜秽(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4、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25、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3分)

26、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答案】

22、①yìn 荫庇,遮蔽;②huì 污秽,肮脏。(2分。每小题1分)

23、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2分。“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

24、C(2分)

25、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3分。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

26、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分。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

27.(2010?广东省珠海市附加题,1-4,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_______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_______

(2)于成龙:_______

【答案】

1、1)恰好(1分)

2) 告知(1分)

2、C

3、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4、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1分)

2)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1分)

28. (2010?浙江省台州市,21-23,12分)

颠僧

(宋)胡舜

明州妙音①僧法渊,为人佯狂②,日饮酒市肆,歌笑自如,丐钱于人③,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能言人祸福,无不验,人疑其精于术数,故号“渊三命”。发言无常,及问之,掉头不顾,惟云“去,去”。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送之,无贫富皆往,莫测其意,人以为狂,又号曰“颠僧”。大觉禅师初住育王,开堂,僧倔然出问话,人莫不窃笑。大觉问:“颠僧是颠了僧,僧了颠?”答云:“大觉是大了觉,觉了大?”大觉默然,众皆惊愕。一日,忽于市相别,携酒一壶,至郡守宅前,据地而饮,观者千余人。酒尽,怀中出颂一首,欲化去,众皆引声大呼云:“不可于此!”遂归妙音,趺坐而化。颂曰:“咄咄,平生颠蹶。欲问临行,炉中大雪。”真相至今存焉。

【注】①明州:地名,今指宁波。妙音:寺名。②佯狂:假装痴颠。③丐钱于人:向别人要钱。④育王:庙名。⑤趺(fú)坐而化:盘腿打坐,灵魂升天而死。

21、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文中画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及问之,掉头不顾

A、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2、下旬加点词语意思不出的一组是( )(3分)

A、日饮酒市肆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B、故号“渊三命”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C、众皆惊愕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D、忽于市相别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23、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从“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和“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送之,无贫富皆往”两件事可以看出颠僧是一个怎样的和尚?(3分)

答:

(2)除上面两件事外,请从文中再选取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分)

答:

【答案】

21、B 22、D

23、(1)不看重钱财;同情百姓疾苦(善良);认为众生平等;有怜悯慈悲之心。(意对即可)

(2)要点提示:第一件事,饮酒市肆,歌笑自如(或:喜欢饮酒);第二件事,言人祸福,无不验(或能预知凶吉);第三件事,发言无常用(或:说话不合常规);第四件事,智对大觉(或:巧妙应对大觉问话);第五件事,欲至郡守宅前化去(或:想在太守门前坐化);第六件事,

 

29. (2010?山东省菏泽市,10-12,6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

陈晋之读书法

清? 陈善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遂无书不读 ( ) ②然旋读旋忘(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12.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分)

【答案】10.答案:①于是,就 ②但是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1.答案:即使一年不曾记得一百二十字,更何况一天呢?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0. (2010?吉林省长春市,14-16,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鲁人刘仁嗜弈①,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②焉。竟③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④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⑤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⑥之。

【注释】①弈:下棋。 ②滞:停留。 ③竟:结束。 ④甫:刚刚。 ⑤诩诩(xǔ xǔ)然:夸耀的样子。 ⑥哂(shěn):讥笑。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鲁人刘仁嗜弈()②刘愕然()

15.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2分)

16.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制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2分)

【答案】

31. (2010?山东省潍坊市,9-12,10分)阅读下面文官文,完成9 一12 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②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 舣船,船靠岸边。② 面,侧面以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持短兵接战。 兵: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屠惧,投以骨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l)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 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 分)

12.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答案】

9.(l)兵:兵器。(2)被:遭受。(2分,每词l分)

10. D(2分。以:借此,把。A 乃:副词,就副词,竟然。B虽然:转折连词/假设连词,即使。C 且:连词,况且.再说副词,将近)

11.(l)(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上天要我死,我还渡江干什么?)(2 分。“之”“何渡为”各1分)

(2)即使江东父老兄弟们爱怜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面对)他们呢?( 2 分。“怜”“王”各l 分)

12.观点一:肯定。战败无颜见江东父兄,羞愤自杀,是他气节的表现,死亦为“鬼雄”。

观点二:否定。遭到失败就羞愤自杀,不能“包羞忍耻”,不思东山再起,不是真正的英雄。

(2分,只答观点不得分,言之成理即可)

 

32. (2010?陕西省华阴市,16-19,12分)阅读文言文,完成16-19题。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 ) ②治病辄效 ( )

③偶一求药者既去 ( ) ④走而告之曰 ( )

17. 下面“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亲往观之 B走而告之 C原礼心异之 D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19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文中 “医家” 的为人。 (4分)

【答案】

16. (4分)①曾经 ②奏效 有效果 ③离开 ④跑

17. D(2分)

18. (2分)原礼心对这件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

19. (4分)是一位好心(不失一定医德)的人但是又是一位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不认字)的人。

33. (2010?浙江省丽水,15-20,9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

23.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

【答案】

21.(1)让、使 (2)适合 (3)吃

22.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意思符合即可)

23.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或许只是一步之差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青春的萌动
月是故乡明
迟到的喜悦
哀莫大于心死
静夜漫步
秋绪
薰衣草丛中的女孩
放屁的选择
微笑
雾雨凝愁
青春的星星
谁偷了玉坠?
自强自立小当家
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局限性
中西数字文化比较研究
从语境语义角度看《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
初探《喜福会》汉语语码的交际功能
关于英美文学翻译中的几点启示
论东北方言中四字惯用语使用特点
《圣经》典故对英语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探讨
语言简略性策略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的实际操作
浅析汉字中的字形结构问题
屠格涅夫的庄园文学研究
浅谈现行汉字的造字法与六书
新闻报道批评话语分析
浅析重庆话与普通话的开合分歧现象
口语语篇中well与youknow的话语隐性制约研究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6)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5)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5)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5)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6)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7)
专家指导:消除“文言背诵健忘症”的方法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8)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理解汇总(22篇)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9)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