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03-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02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
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
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
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朋友
- 说对手
- 在读史中感悟爱国
- 路
- 漫步人生
- 梦
- 我们拥有青春
- 时间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永恒
- 灵魂的拷问
- 精彩地生活,快乐的岁月
- 生活
- 战胜挫折三境界
- 选择无悔之路
- 勇敢迈出第一步
- 鼓励自己的努力
- 北汽幻速H2
- 我成功了 怎么样
- 科举考场上的枪手
- 藏书楼中的锦绣
- 半句废话出问题
- 好礼品的标准
- 环保是门大生意
- 穿过我的神经的我的酒
- 没了后路才能闯出新路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 谁为混动代言
- 采取行动 勇往直前
- 本田重回F1起跑线
- 不要让语文教育再做无用功
- 教学日志:记录成长的案例
-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梅新林谈教师教育改革
- 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的问题?
- 肖川:让教师的讲解扮靓课堂
- 钱梦龙:一个“不合格教师”的人生轨迹
-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思路
- 新课改需要教研员做什么?
-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下)
- 王尚文教授简介
- 语文教学中的虚实艺术
- 偶然的心境
- 课程实施的核心是主体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