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7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课外拓展)
一、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二、《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1362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三、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拥有青春
- 漫步人生
- 路
- 永恒
- 朋友
- 在读史中感悟爱国
- 战胜挫折三境界
- 灵魂的拷问
- 生活
- 选择无悔之路
- 精彩地生活,快乐的岁月
- 时间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梦
- 说对手
- 采取行动 勇往直前
- 北汽幻速H2
- 好礼品的标准
- 本田重回F1起跑线
- 半句废话出问题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科举考场上的枪手
- 我成功了 怎么样
- 鼓励自己的努力
- 没了后路才能闯出新路
- 环保是门大生意
- 谁为混动代言
- 勇敢迈出第一步
- 穿过我的神经的我的酒
- 藏书楼中的锦绣
- 钱梦龙:一个“不合格教师”的人生轨迹
- 新课改需要教研员做什么?
-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思路
-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梅新林谈教师教育改革
- 不要让语文教育再做无用功
- 偶然的心境
-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 课程实施的核心是主体参与
- 肖川:让教师的讲解扮靓课堂
-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下)
- 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的问题?
-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 语文教学中的虚实艺术
- 王尚文教授简介
- 教学日志:记录成长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