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7
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现代诗歌较之于当代诗歌,思想内容比较容易把握。因为《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特别适宜朗诵,所以课堂上应少作分析,多多朗诵,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流程。
【教材分析】
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是作者为了躲避与陆小曼的感情纠缠,再次到英国寻找以前与林徽音的旧梦,聊作排遣,另一种是说此诗就是表达对康桥的留恋与热爱。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写景抒情的特点,采用第二种说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徐志摩及本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主题;了解现代派诗歌的语言特点。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和如烟似波的离情别绪。
【教学方法】
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深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5分钟)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康桥=剑桥,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
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设计意图:对徐志摩的个人经历的了解是感知诗歌真情的前提。)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各自的初读感受。(2分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爸爸
- 小小的我
- 我的漂亮妈妈
- 单眼看韩寒
- 千手观音
- 我的“双胞胎妹妹”
- 难忘的好老师
- 渐渐长大的我
- 自我介绍
- 我的朋友
- 枕头老妈
- 我的好妈妈
- 友爱在真情中
- 我的妈妈
- 我们班的七人帮
- “民意”的祛魅
- 体育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浅析我国的立法民主性
- 影响深圳移民“主人心态”的因素分析
- 论“人肉搜索“中表达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原则
- 品牌的伟大在于持续创新
- 构建和谐社会的家庭伦理观研究
- 浅析选用领导的标准
- 行政信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
- 行业协会内部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信息型文本的特点和翻译
-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老年人移居城市适应性
- 引人入境,勃发激情
- 试析易班在高职院校中的教育与管理功能
-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练习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札记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片断赏析
- 《美丽的小兴安岭》问题探讨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