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3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使用:相关录像。
课堂教学设计: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胡适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 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寻找快乐
-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喵喵
- 人生第一次苦钱——卖报纸
- 南郭先生后传
- 我家的端午节
- 替鼻涕虫打针的憨憨猪
- 后悔
- 煎鸡蛋
- 有趣的蝈蝈
- 说说广告
- 银杏
- 《城市的眼睛》读后感
- 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活跃高中化学课堂
- 浅谈扩展莫尼茨绦虫对羊的危害
- 猪瘟的类症鉴别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 羊腐蹄病的防治措施
- 家禽常见疫病及预防措施
- 羊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效果评价
- 浅谈老子思想中的生态观念
- 浅谈高中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 浅析苏青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 高职高专历史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 《康熙来了》与《超级访问》节目风格对比
- 乾隆时期的建筑活动与成就
-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性及其价值
- 博物馆互动体验展项设计与观众行为方式的关系研究
- “写一个喜欢的动物”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评析
- 一堂生物课的启示
- 自主学习的启示
-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 可贵的沉默
-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 《假如我是……》作文教学设计
- 25、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掌声》课堂实录
- 《我家的一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 操行评语
- 中秋月儿圆
- 苏教版:《说茶》教学设计
- 鸬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