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示例二-教学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示例二-教学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1

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示例二-教学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示例二
设计思想:

考虑到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设计时首先重在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其次对文本要能创造性阅读,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到课件下载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认识,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根据。再次,进行文学作品写作实践,从多方面吸取作品的营养。本课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教师可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读后明确:1、“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2、故事涉及到“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二、范读课文(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了解基本情节。可以设计如下引导提问: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读后明确:1、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我”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2、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第20—47自然段):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这是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48、49自然段):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复述课文,理清三条记叙线索。

复述时要求限制时间和字数,真正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三条线索图示如下:(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展示)


第二、三课时

一、继续分析课文。

1、启发学生:上图就像一个大磨盘,磨盘的轴心是什么?跟着轴心转动的又是什么?

明确:磨盘的轴心是于勒,跟着转动的是菲利普夫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茅盾爷爷是我心中的学习榜样
含泪的笑
苍蝇的悲剧
大海的歌
难忘的事
我和爸爸
成功的一件事
我爱春天
我的外婆
我爱水仙花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我家的燕鱼
丝路明珠——敦煌
大家都说她好
温馨的校园
荷兰明确使用5GHz WiFi
水稻青枯病防治方法
迪普科技优化上海市教科网30G出口带宽
放弃低端市场等于培育竞争对手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分析
崔根良:从未这么明确,振奋产业信心
加快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
迪普科技为长江海事局提供全面安全解决方案
开辟“信息丝绸之路”提升国际竞争力
水稻稻曲病发病规律与防治要点
创意有余创新不足Apple Watch,失望多于期望
如何防治玉米粗缩病
益普索携手华为亮相2015MWC 大数据商用研究成果引人瞩目
解析龙多山石刻造像的特点
沿“一带一路”“走出去”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目标
《乡下孩子》课文内容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教学实录2
一株紫丁香-课文内容方便
一株紫丁香-教学实录片断赏析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1
谈《乡下孩子》教学片段赏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文内容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推荐
一株紫丁香-好棒教案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四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好教案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教学体会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