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林海 教案-教学教案
海 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凌、乏、酿、厦、伐、综”这6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重点句段。
(1)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3)第七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养自学能力。
3.增强阅读能力,并学会边读边思考。
4.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去领略大兴安岭独特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去领悟树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法引导
1.预习: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质疑。
2.课堂上多次朗读体会,自学、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二)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疑点
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四)解决方法
先自学,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动听的音乐伴奏带。
2.课文录音。
3.风景图片,课文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2.个人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抓住句与句的联系,了解“林海”“岭、林、花”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随作者走进兴安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作者从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茶的语
- 只因为是你
- 天地寂寞
- 春游
- 朋友与我
-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 鲁宾逊读后感
- 令我苦恼的一件事
- 听,海哭的声音
- 错了
- 错题了
- 终是平淡
- 永不放弃
- 潇洒
- 家乡的变化
- 论延安时期中共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政治诉求
- 契约伦理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 浅谈形状记忆合金力学性能及其工程应用
- 资源依赖理论综述
- 紫色在《紫颜色》和《紫色》中的象征意义及对比
- 浅谈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特点及对网络舆论场的影响
- 浅析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与转型
-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
- 论以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医院文化建设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
- 《舌尖上的中国》英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运用
- 由原研哉引出对于本土性设计的研究
- 牙雕ART一门古老的艺术
- 美狄亚、普洛克涅、阿尔泰亚
- 浅论美军开放日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三
- 《元日》原创教学设计两例
-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一
- 由"着迷"到"痴迷"——《装满昆虫的衣袋》精彩片段赏析
- 《变色龙》教学设计三
- 《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学设计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一
-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四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一
- 《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二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二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二
-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四
- 《古诗两首》《元日》教学设计